在乡下,奶奶的日子如同门前缓缓流淌的溪流,平静又透着质朴。
清晨,奶奶挎着竹篮去自己的菜园子里摘菜。各色蔬菜长得绿油油、水灵灵,那是奶奶一整个春天的心血。这么多蔬菜,自己肯定吃不完,奶奶便装了满满一篮子,拿到集市上去卖。
这不,奶奶的小菜园里没有种葱,中午想吃面,缺一把小葱当调料。她来到邻村王爷爷的摊位前,挑了一把小葱。王爷爷年纪比奶奶大一些,脸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他一边说:“这葱算你便宜点,都是自家园子种的。”一边却悄悄地把秤杆微微一抬。奶奶见状,并没有言语,递过去几个硬币,还寒暄道:“你这身子骨看着还很硬朗,真好。”
“王爷爷是不是没有给够秤?”我跟在奶奶身后,不解地问。奶奶摇头笑着说:“差不了多少,顶多错个几钱几两,咱不要求那么精确。”多一点体谅,少一点计较,日子才能过得和和睦睦,这大概是奶奶在柴米油盐里摸爬滚打悟出来的处世哲学。
上午的阳光暖烘烘的,晒得人浑身舒坦。村里负责统计农产品收成数据的后生,因为账目对不上,急得满头大汗,一进门就冲着奶奶埋怨,说奶奶之前上报的数字有误,害得他差点挨批。奶奶不识字,都是靠记性报数,她知道可能是自己说错了,但也清楚记得当时收成的情况。
奶奶坐在那张旧木凳上,静静地听着后生的数落,既不生气也不慌张。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她心里有底。待后生气消了些,她才慢慢开口,把春种秋收、刮风下雨影响收成的事儿一一道来,又拉着后生重新清点了仓里的粮食。最终,误会解开,奶奶轻轻拍了拍后生的手说:“娃,出了事别慌张,也别逃避。咱慢慢捋,总能解决。”奶奶说得质朴又真诚,后生红着脸连连点头。
夕阳给整个村子披上了金纱,奶奶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喝粥。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阵喧闹,出去一看,原来是几个调皮孩子在追打一只流浪猫,猫咪惊恐地逃窜,已经跑到河岸上了。奶奶赶忙起身,迈着小脚快步过去,大声喊道:“作孽哟,别欺负这小生灵!”奶奶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有好吃的还总喜欢分给孩子们吃,这下突然严肃起来,把孩子们给镇住了。
奶奶弯腰把猫咪抱在怀里,轻轻抚摸它的毛,直到它不再颤抖,又从屋里拿出些剩饭,放在地上喂猫。奶奶常说:“这世上的活物,都有它的难处,咱能帮一把是一把。”
奶奶这一辈子,没读过什么书,走不出这方圆百里的村子,可她用自己的言行,教会我们:凡事不必苛求,心怀宽容,生活便处处是暖意;凡事敬畏良知,做人做事方能坦坦荡荡。她就像一本厚重的生活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为人处世的智慧,让我们这些后辈在人生旅途中,无论遭遇什么,都能守着内心的光,稳稳地前行。
□张君燕 (河南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