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T6

意义篇 对话世界窗口 2025年07月12日  冯元春

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实现宁夏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申遗成功,银川这座黄河岸边的古城,被一种跨越千年的喜悦与自豪包裹。作为宁夏首个世界遗产,西夏陵的申遗成功不仅填补这片土地在世界遗产版图上的空白,更像一把钥匙,为银川打开了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

从0到1的突破 一座遗产激活一座城

西夏陵申遗成功,是宁夏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里程碑,是银川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记者采访到的业内人士普遍这样认为。在此之前,宁夏虽坐拥贺兰山岩画、水洞沟等珍贵遗产,却始终缺席世界遗产名录。此次西夏陵申遗成功,不仅让“西夏文化”这一独特的文明符号被全球瞩目,更给银川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以前我看西夏陵,感受不深,但只有深入这个地方,在西夏陵博物馆参观一遍,你才会感受到,西夏陵蕴含的文明密码。”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示,申遗成功,代表着这样一个文明密码将被重新整合,让它更加光彩熠熠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时候的西夏陵肯定会有一个新的面貌、新的状态以及新的高度,展示在世人面前。

对这座城市而言,世界遗产的头衔还意味着国际关注度的跃升。以往提及银川,人们会想到枸杞、葡萄酒,而如今,西夏陵将成为这座城市又一个闪耀的文化标识。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游客的目光——据测算,世界遗产对所在地区的旅游拉动效应平均可达30%以上。

城市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再挖掘

早在2011年,宁夏就开始进行西夏陵的申遗工作。今年,终获梦圆。而在这一不懈努力的过程中,生活在银川的人们,也在悄然感受着西夏陵的变化。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对记者表示,“最近客人一上车就问西夏陵怎么走,连外地亲戚都打电话说想来看看这神奇的西夏陵。”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旅游热度上,更渗透在城市气质里——文创店里的活字印刷体验、文创店里诞生越来越多有关西夏陵的特色文创,曾经“养在深闺”的西夏陵以及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正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街头巷尾有关西夏陵的文化讨论热度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表示,西夏陵申遗成功,也会带给我们更多新的思考——申遗到底是什么?其实,申遗成功的首要信号,并不是带给我们多少经济提升,而代表着,世界遗产的首要任务在于保护和管理,从保护与管理角度来讲,我们更要思考,西夏陵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它所承载的功能。

业内人士表示,一旦申遗成功,我们要进而去做更多的工作,比如,银川市整个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再挖掘,银川要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银川这个城市的文明密码、文化高度到底在哪里?

后申遗时代 让遗产活在当下 融于日常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保护与利用的新起点。如何让西夏陵这一千年遗产与现代银川和谐共生?银川早已开始探索。

“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方针。”西夏陵区管理处副主任张艺明介绍,早在申遗过程中,银川就启动了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西夏都城格局,用沉浸式展陈讲述西夏历史。如今,游客站在3号陵前,扫码就能通过AR技术“看见”当年西夏皇家陵园的盛景;在西夏陵博物馆里,活字印刷、西夏文书法等互动体验项目,让千年文明变得可触可感。

还有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让遗产价值延伸到城市肌理中。银川将西夏陵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贺兰山脚下的“西夏风情园”复原了西夏市井生活,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以西夏陵为起点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串联起沙湖、镇北堡西部影城,形成“观遗产、品文化、赏山水”的精品线路;甚至本地餐饮也融入西夏元素,“西夏烤肉”“活字印刷饼干”等创意美食,让游客在味蕾上与历史相遇。

数字赋能 是遗产 更是用的资源

张艺明表示,现在西夏陵共有700多种文创,申遗成功后,还将以此为契机,研发文化内涵更高、更深的文创,借鉴各个世界级遗产地的文创产品研发经验,从实用性和艺术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设计与考量。

另外,还有数字赋能这一块,西夏陵一直在持续探索。现在有AR、VR体验,还有XR体验,未来还将开发数字博物馆及数字遗产体系,让大家通过数字化的体验,模拟体验进入陵墓,能够深刻感受到西夏陵的遗产要素,从而对西夏陵的遗产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不同的季节,西夏陵带给人的感觉都不同。张艺明说,夕阳西下,西夏陵和山体共同构成了雄浑的景观,特别美,走在景中,人会心旷神怡,思绪也会瞬间被打开,“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景观,今后,我们也想将人文和自然的景观结合起来,做成旅游产品。我们要让西夏陵不仅是‘看的遗产’,更是‘用的资源’,让它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

站在贺兰山远眺,西夏陵的夯土陵台在阳光下沉默而庄严。这是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世界遗产的光环将让它更加焕发生机。对银川而言,西夏陵不仅是一处考古遗址,更是城市文化自信的源泉、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记者 冯元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