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握着考卷奔向家时,暴风雨正连绵不绝地倾泻着失意与愤懑。雨点打在青石板路上,砖缝中那株柔嫩不堪的雏菊在风雨中左摇右晃,花上的绒毛裹着青苔,像团湿透的棉絮。
回到家,父亲接过我滴水的书包,没有询问。他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在电灯昏暗的光影下默默煮着菊花茶。渐渐地,茶水中飘散出的雏菊馨香与父亲的爱意一起钻进房间,冲淡了试卷上猩红的分数。在闪电划破夜幕的瞬间,在雨点击打窗户的节奏中,我伏案疾书。
第二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厚重的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辉。我和父亲走在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青石砖小径上,父亲忽然在一片不起眼的石砖前停下脚步。我这才注意到,砖缝中昨夜还柔嫩不堪的那枝雏菊花苞,此刻竟已挺直了腰杆,以最坚强、最灿烂的姿态绽放。泛着微白的花瓣层层舒展,金黄的花蕊上沾着经过昨夜暴雨激荡的细小花粉,在晨光中闪烁着迷人的梦幻光辉。砖缝中幼小的根系在地下迂回曲折,书写着顽强的诗篇。“经历过暴风雨的雏菊,才能更好地绽放。”
父亲再次拍了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地说。
在无数个深夜里,我不知疲倦地拼搏着。橡皮与纸面摩擦,簌簌落下碎渣,像极了雏菊掉落的绒毛;圆规在纸上画出的弧线,勾勒出雏菊幼根的蜿蜒轨迹;每个英语单词都在脑海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辉,恰似雏菊在阳光下的花粉;一篇篇浸透汗水的文章,如同雏菊般生长出独特的姿态。
当鲜红的分数再次绽放于试卷,那砖缝中的雏菊已蔓延成片,化作一片白色星海。此刻我想起父亲的话,终于读懂了司马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的深意,也明白了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
我突然顿悟:真正的绽放从来不是艳丽芳华,而在于砖缝中默默扎下的根系。将风雨化作成长的动力,才是生命最动人的姿态。
作者:何东衡
银川市北塔中学七年级(3)班
指导老师: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