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几块钱的小物件,选错等于天天拿“毒源” 妙招教识别 选对安全手机壳 2025年07月14日  央视网

你用手机壳吗?不少人可能都体会过,刚购买的手机壳散发出浓烈的塑料味,而当手机发热时,刺鼻的味道更明显。而这很有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信号!

廉价手机壳暗含隐患

“刚拆封的手机壳就有刺鼻气味,用久了连手机都沾上怪味,手机用了发热,刺鼻味就会更明显。”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

消费者对劣质手机壳的吐槽并非个例。记者在某电商平台销量靠前的“9.9元包邮”手机壳,“拆封后即散发浓烈塑料味”的评论居高不下,还有消费者指出,使用一个月后,手机壳还有残留的异味难以消散。

手机壳为何成为“健康隐形杀手”?记者调查发现该行业准入门槛极低,仅需购买模具即可批量生产。许多小作坊为压缩成本,使用回收塑料、工业级染料,甚至违规添加廉价助剂。

某从业者透露:“正规原料每吨上万元,掺入废塑料成本能降三分之二。”

如何选购手机壳?

目前,手机壳未被列入强制性认证商品目录,大量“三无”产品(无厂名、无质检、无标准)通过电商渠道流入市场。消费者仅凭网页图片难以判断材质优劣,部分商家还通过“环保材料”“无毒无味”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那么,如何才能选到安全的手机壳?

看材质:优先选购液态硅胶或TPU手机壳,这两种材质通常无异味,捏起来软但有韧性。如果手机壳有刺鼻异味,或手感过于黏腻、掉色,且边缘毛刺过多、按键卡顿,可能属于劣质手机壳,不建议购买。

认标准:优先选择标有3C认证、执行国标《手机壳套通用技术要求》的产品。正规手机壳通常会在包装上注明材质,如食品级硅胶等。

避雷区:外观花哨、毛茸茸还便宜的手机壳,往往暗藏健康隐患。若手机壳只有轻微塑料味,且通风半天后味道可消散,问题往往不大。

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大家定期更换手机壳。使用新壳前可用清水冲洗并通风放置一周,别让几块钱的小物件成了健康“大麻烦”。

文图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