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天水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事实上,铅中毒并非偶发事件,而是一个长期存在却容易被忽视的健康威胁。对此,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EICU医疗组组长曹瑞医生指出:“很多人认为铅中毒是工业时代的遗留问题,与现代生活无关,这种认知误区恰恰让更多人暴露在风险中而不自知。”
那么,铅这种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可能潜藏在我们生活的哪些角落?儿童铅中毒,危害究竟有多大?一起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A
儿童更易发生血铅异常
“用色彩鲜艳的劣质餐具盛放食物、吃了没有明确来源的皮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知不觉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有害健康的铅元素,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发生血铅异常。
铅是一种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血液和骨骼中积累,对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如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更令人担忧的是,铅中毒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等常见问题,所以在早期难以被发现。
曹瑞医生强调:“相比成人,铅毒对儿童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仍在发育,血脑屏障不完善,铅更容易进入大脑,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包括认知和行为发育受损,这就容易导致注意力缺陷、冲动控制障碍等问题。而且儿童排铅能力较弱,同样的暴露量,儿童体内的铅滞留时间是成人的5~10倍。”
2
家居环境中暗藏铅隐患
铅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接触到。曹瑞医生介绍,家居环境是儿童铅暴露的主要场所之一。“老旧住宅的含铅油漆是家庭环境中最常见的铅源之一,随着油漆剥落形成粉尘,儿童容易通过手口接触摄入。尤其是1978年前建造的房屋铅暴露风险更高,因为那时含铅油漆尚未被禁止使用。”
此外,一些劣质的彩色玩具、蜡笔和文具也是潜在的铅威胁;有些廉价玩具的铅含量超标数十倍,孩子在啃咬玩具时会直接摄入铅。值得一提的是,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不含金属铅,而铅笔外壳上的彩色涂料才是可能含铅的部分。
预防建议:
●装修时选择环保材料,充分通风散味,防止室内装修污染带来的铅危害;老旧房屋需专业检测铅含量。
●给孩子买玩具、文具时认准安全认证,避免选择色彩过于鲜艳的“三无产品”;定期检查玩具是否有油漆脱落,及时丢弃破损玩具。
3
饮食和餐具中也可能暗藏铅威胁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也可能隐藏着铅威胁。”曹瑞医生说,他在门诊上曾经遇到过一位因长期食用松花蛋导致慢性铅中毒的患者,“患者出现贫血、腹痛症状,最初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直到血铅检测才发现铅中毒真相。”传统工艺制作的松花蛋使用氧化铅促进蛋白质凝固,可能导致铅残留,长期食用有铅残留的松花蛋就引起了铅中毒。
生活中铅暴露的场景还包括:老式爆米花机生产的爆米花;用搪瓷碗盛放酸性食物(如醋、果汁),可能导致铅析出;彩色陶瓷餐具尤其是内壁带鲜艳图案的碗碟,若使用劣质釉料可能析出铅。
预防建议:
●少吃松花蛋、爆米花等可能含铅量高的食物。
●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餐具,避免劣质彩釉陶瓷。
●不用彩色内壁的陶瓷碗装酸性食物。给幼儿准备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的专用餐具。
4
成人铅中毒与职业暴露有关
职业暴露是成人铅中毒的主要原因。曹瑞医生介绍,铅中毒的高风险行业包括:蓄电池制造、油漆生产、金属冶炼、电子废弃物回收等。值得注意的是,职业人群可能将铅尘带回家中,间接影响家人健康。
预防建议:
●职业暴露人群应严格做好防护,下班后及时洗澡、更换衣物。
●易引起铅中毒的高风险行业工作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血铅检测。
5
出现以下情况要提防铅中毒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铅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曹瑞医生指出,铅中毒最棘手的问题是其症状的非特异性。
铅中毒的症状随血铅水平升高而加重,轻度中毒可能仅表现为腹痛、便秘、易怒;中度中毒会出现明显贫血、头痛;重度中毒则可能导致患者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急症。
儿童神经系统对铅特别敏感,即使血铅水平未达到中毒标准,长期接触仍可能影响其认知发育。
科学应对很重要
一旦怀疑铅中毒,正确应对至关重要。曹瑞医生给出了具体的应对建议。
●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血铅检测(指尖血筛查可能不准确)。
●寻找并切断铅暴露源,这是治疗的基础。
●根据血铅水平和症状,医生会决定是否需要驱铅治疗。
●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钙、铁、锌和维生素C。
●长期监测血铅水平和神经发育状况。
防止铅中毒
这些要点要牢记
“预防胜于治疗。”曹瑞医生强调,“简单的措施如培养孩子进食前洗手的习惯,就能显著减少铅摄入风险。”
曹瑞医生还特别提醒:“汽车尾气中也含铅,其扩散高度约1米,正好与儿童呼吸带重合。应避免让孩子在交通繁忙的路边长时间玩耍。”
均衡饮食也能帮助减少铅吸收。充足的钙、铁、锌摄入可以与铅竞争吸收位点,维生素C则有助于铅的排出。牛奶、绿叶蔬菜、瘦肉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都应纳入日常饮食。
对于住在工业区附近的家庭,应多关注当地环境监测数据,必要时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