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呆呆地盯着公示栏的考评结果,许久回不过神来——熟悉的三个字醒目地排在倒数第二位,分数甚至比休产假未参加现场考评的同事还要低。那一刻,仿佛有一团浸了水的棉花被塞进我的胸口,闷得我隐隐作痛。
我竭力抑制心中的烦闷,试图用理智劝服自己:考评总归存在主观因素,或许领导另有考量?然而,周边同事的窃窃私语仿佛在讥讽。
回家途中,我机械地滑动着手机屏幕,瞥见同事群里关于考评结果的只言片语,指尖瞬间泛起凉意,索性关上了屏幕。
推开门,厨房里暖黄的灯光下,母亲正揉着面团。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并未多问,只是轻声说道:“冰箱里有奶油和草莓,要不要跟我学着做蛋糕?”我本想摇头拒绝,可手却鬼使神差地搭上了围裙——或许,我只是想找些事情来做,好让脑海不再反复浮现那份令人恼怒的名单。
打蛋器在碗中搅出绵密的漩涡,砂糖逐渐融入蛋液,泛起细微的泡沫。我呆呆地凝视着它们,不禁回想起白天上交的述职报告:那些加班奋战的深夜,那些自认为出色的成果,原来在他人眼中不过如此。
“面粉过筛了吗?”母亲问道。我回过神来,抓起筛网随意抖了两下,粉末簌簌落下,宛如一场小小的雪。母亲轻轻叹了口气,接过碗轻轻一抖,筛网下的面粉均匀得如同细沙,而我刚才那一番操作,不过是堵住了筛孔。
我突然觉得十分好笑。考评不也正是如此吗?有些人轻轻松松就能让自己的努力被人看见,而我却用力过猛,结果反倒弄巧成拙。
面糊送进烤箱后,厨房安静了下来,只剩下计时器的滴答声。透过玻璃门,我看到蛋糕体渐渐膨胀,表面裂开了细纹,好似大地干旱时的裂痕。这模样实在算不上完美,可浓郁的甜香已经弥漫开来,让人心里不由发软。
母亲忽然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烘焙吗?因为这里的公平清晰可见、触手可得。面粉多一点,蛋糕就会发硬;少一点,蛋糕就会塌陷;烤箱温度差5摄氏度,便能毁了一切。但只要你按照规则来,结果绝对不会欺骗你。”
我愣住了。是啊,职场上的评价或许掺杂了太多我无法理解的规则,但至少在这里,我的努力都能得到回应。
第二天,我把剩下的蛋糕带到了办公室。同事打趣道:“哟,受了打击改行当甜点师啦?”我笑着没有回应,却留意到领导经过拿了一块,含混地说了句“上次你做的项目其实挺不错”。
回家的路上,我拐进超市买了一包高筋粉。考评带来的委屈依旧存在,但心里的某个角落已经开始松动——这世上总有像烘焙这样的事情:付出与回报一目了然,失败与成功清晰可辨。如果职场暂时无法给予我公平,至少厨房可以。
□留丽灵 (福建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