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贺兰县富兴街街道花园社区月湖名邸西A区,居住着一对老夫妇——69岁的徐守静和66岁的张彩霞。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用18年如一日的陪伴与守护,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书写了一段打动人心的温情故事。
故事要从18年前说起。彼时张彩霞突发重病,从此只能与轮椅相伴。由于儿女在马来西亚工作,无法常伴左右,照顾张彩霞的重担便全部落在了老伴徐守静肩上。从那天起,“守护”成为徐守静生活的关键词,而这份坚守,一过便是十八个春秋。
清晨的阳光尚未完全铺满房间,徐守静的忙碌便已开始。他小心翼翼地将张彩霞从床上扶起,稳稳挪到轮椅上坐好,再端来温热的毛巾,轻柔地为她擦拭脸颊。随后,他拿起木梳,在老伴花白的发丝间缓缓梳理,细心地将散落的碎发整理到耳后,轻声说道:“这样清爽,看着也精神。”
洗漱完毕,徐守静便会提着菜篮前往菜市场。“这个菜新鲜,我家老太婆爱吃。”他在摊位前认真挑选的模样,成了菜市场里熟悉的风景。回家后,和面、择菜、炖汤,厨房中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只为让行动不便的老伴能吃得顺口、吃得舒心。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客厅,徐守静会端来一盆温度适宜的温水,帮张彩霞脱掉袜子,将她的双脚放进水里轻轻揉搓。“水温刚好不?”他一边询问,一边细致地按摩着老伴的脚踝。按摩结束后,他又拿起梳子,一边为老伴梳顺头发,一边絮絮地讲着小区里的新鲜事:谁家的小孙子学会了走路,楼下的花儿开得正艳……张彩霞笑着倾听,偶尔插言回应,岁月在这温情的絮语中变得格外柔软。
遇上晴好天气,徐守静总会推着轮椅带张彩霞去小区公园散心。轮椅碾过石板路的声音,伴随着居民们热情地招呼:“叔叔,又带阿姨出来啦!”徐守静总是爽朗地笑着回应:“出来透透气,她爱看这花花草草。”这一幕温馨的画面,早已成为小区里最动人的风景。
当被问及十八年的照料是否觉得辛苦时,徐守静只是挠挠头说:“习惯咯,她陪我走过大半辈子,现在该我陪着她。”远在马来西亚的儿女虽不能常伴左右,却时常通过视频与父母连线。屏幕里,父亲为母亲擦脸、梳发的日常场景,让他们满是安心与感动。
在花园社区,徐守静夫妇的生活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色彩,却以细水长流的温情打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光阴流转,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描绘了邻里眼中关于“家”的模样。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