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李子柒将竹篾化作玲珑发饰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无数人被那份东方清新风韵所吸引。非遗竹编,不再沉睡于博物馆的展柜,成为都市人发髻耳畔的清新点缀。这阵风,也悄然吹进了任欣的生活。这位资深手作人从温暖的毛线世界转头扎进坚韧的竹丝天地,用指尖编织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从毛线团到竹丝清韵
在遇见竹编之前,任欣已经有一个名为“织趣手作”的小网店,在这个线上小店里,色彩斑斓的毛线钩织玩偶和精巧的布艺发卡是主角。去年深秋,一则李子柒编织竹丝发簪的视频,带着山野的清风拂过她的屏幕。
“那种感觉很特别。”任欣说,“毛线和布艺是温暖的、柔软的,带着毛茸茸的亲切感,但竹编完全不同,它自带一种筋骨,一种清冷的韧劲。特别是那些极细的竹丝,在光线下流转的光泽,有种难以言喻的‘空灵’和‘通透’,具有非常‘东方’的高级美感。”这种天然材料的独特韵味,让她一见倾心,瞬间点燃了她近乎狂热的学习热情。她第一次意识到,手作的美,除了温暖可爱,还可以如此清雅脱俗,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经纬交错中触摸文脉
“竹编要从破竹抽丝开始,开头的步骤就挺难的,好在现在网上能买到现成的材料。”任欣说,对于喜欢竹编手作的人来说,这省去了很多步骤。
她铺开琳琅满目的材料包:原色竹丝淡雅如米浆,染色竹丝则似打翻的调色盘。“原色的要看它的透光性、韧性还有纹理。”她举起一束竹丝对着光,均匀的纤维走向清晰可见,“劣质的僵直易折,像枯草。好的竹丝柔韧如绸,带着生命的弹性。”
至于染色竹丝,要避开刺目的荧光色,“植物染才是灵魂。”她对比两条红色竹丝发现,化工染的浮于表面,很呆板;苏木染的红中透着琥珀纹路,颜色仿佛从纤维里沁出来。更妙的是分层染色带来的天然韵律,黄篾吸色快易渐变,青篾显光泽,两者混编,可形成光影流动的效果。
竹编既可以做成平面经纬交错的编织图案,也可以像衍纸一样,做成蜷曲盘绕如流云般的小件饰品。她抽出一把0.3毫米的靛蓝细丝,用镊子夹住,配合手指翻飞,没一会儿,竹丝已蜷曲成螺旋状,盘绕成抽象花朵,最后稳稳定型。
让竹丝在发间翩跹起舞
在任欣小小的工作台上,竹编饰品从图纸到成品,是一场与材料和时间的温柔对话。她偏好选用柔韧、纤维细密的淡色竹种,竹片呈现出温润如玉的米白或浅金色泽。“这种天然的柔和底色,自带高级感,也更容易搭配衣物,”她解释,“染色只用植物染剂,保留竹的呼吸感。”
“制作的时候,编得紧,固然结实,却显得生硬;编得松,形又难定。”任欣总结道,秘诀在于恰到好处的呼吸感,每次固
定形状前,可以用镊子稍微调整一下,让篾条之间保持微妙的、富有弹性的空隙,光线得以穿透,饰品才能轻盈灵动。
传统纹样是根基,现代设计是翅膀。任欣常在简洁的发箍边缘,以螺旋纹勾勒出精致的边框;甚至将细竹丝卷曲、层叠,营造出抽象的花朵或几何形态,搭配温润的淡水珍珠或素银配件,碰撞出清新脱俗的现代感。“好的设计是让传统纹样自然地长在饰品上,不突兀,既有传承又有新意。”
编织生活传递温度
对任欣而言,手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兴趣”范畴,融入了生活的肌理,成为她表达自我、联结他人的独特方式。
“编竹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她坦言,手指在光滑的竹丝间穿梭,心绪也随之沉静下来,“那种专注的、重复的韵律,能过滤掉很多外界的嘈杂,让人回归内心的秩序。”这份宁静的喜悦,让她渴望分享出来。如今,她的社区手作课程里,竹编体验成了最受欢迎的单元。看着不同年龄的学员,完成一枚小小的竹编胸针或发夹,眼中闪烁着成就感和对传统
技艺的新认知,任欣感到无比满足。
“我的小网店也上架了一些竹编饰品。”她展示着手机页面,上面有设计精巧的竹丝发簪,“很多人留言说,喜欢这份天然质朴的东方美,戴上它,感觉整个人都‘静’了下来,气质也独特了。”
这让她更坚定了方向:用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语言和实用载体,让古老的竹编真正“活”在当下,成为人们日常穿搭的点睛之笔。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这份来自山林的清韵,正以其无可替代的东方气韵,编织着属于现代人的从容与风骨。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