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慢性肾脏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过去,尿毒症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肾功能衰竭不得不依赖透析维持生命。据统计,我国透析患者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近一成,部分患者年仅20多岁。
我们的肾脏明明很“坚强”,为啥有些年轻人的肾脏会提前“罢工”,甚至需要透析? 年轻人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肾脏健康?记者就此采访了银川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宋丽。
透析是肾脏“撑不住了”
据宋丽介绍,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10.8%,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肾脏病。
肾脏的主要工作是过滤血液里的废物,生成尿液排出。如果肾脏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已经无法发挥功能,无法将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尿素和多余水分等废弃物排出体外,就会引发水肿、乏力、恶心、心悸、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最常见的肾脏替代方案有三种,分别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脏移植。
年纪轻轻就透析问题出在哪?
很多人觉得肾脏疾病是“中老年专属”。但最近几年,医院里二三十岁左右查出慢性肾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医院血液透析中心,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并不罕见。原本该是活力四射的年纪,却不得不每周去医院,靠机器为肾脏“排毒”。
宋丽介绍了曾接诊的几个典型病例:21岁的大学生小吴,因慢性肾炎未规范治疗,最终进展至尿毒症,需要透析;29岁的程序员小赵,因为长期熬夜、高血压未控制,最终导致肾衰竭;30岁的销售经理王先生,因为长期高尿酸、肥胖导致痛风性肾病,最后发展到需要终身透析。
“这些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早期肾病症状隐匿,有的年轻患者发现时已进入终末期肾病,不得不靠透析维持生命。另外,很多年轻人忽视早期肾脏筛查,错过肾病最佳干预时机,所以一些患者首次就诊时已进入肾衰竭阶段。”宋丽遗憾地说。
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这些老年人慢性病,现在越来越“偏爱”年轻人。慢性病的年轻化,让肾脏也跟着遭殃。
高血压肾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功能不可逆地衰退。
糖尿病肾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激增,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肾病。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肾病:长期高嘌呤饮食、酗酒,导致尿酸沉积,直接损伤肾小管。
不良生活方式:肾脏的“隐形杀手”
虽说肾脏的“耐力”很强,但也经不起长期折腾。一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不良生活习惯,正成为肾脏的“隐形杀手”。
现代年轻人习惯熬夜,但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加速肾脏损伤。
高盐、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是很多年轻人的心头爱。但长期保持着这样的不良饮食习惯,就会加重肾脏代
慢性病年轻化让肾脏“提前罢工”
谢负担,导致肾小球硬化。
不渴不喝水,渴了就喝奶茶、可乐、气泡水。很多年轻人的喝水方式,正悄悄给肾脏埋雷。“长期喝含糖饮料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风险,而饮料中的部分添加剂可能直接损害肾脏。”宋丽进一步解释。
另外,很多年轻人有吸烟和酗酒的习惯。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均会损害肾血管,加剧肾功能恶化。
自己乱吃药:肾脏也会“吃不消”
头痛、痛经时,随手吃片布洛芬、去痛片;感冒了自己混搭几种药吃。这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短期吃一般没问题,若长期滥用可致急性肾损伤。
很多人觉得“中草药温和、
无副作用”,但有些中草药如果乱吃,造成的肾损伤可能更隐蔽、更严重。“如关木通、雷公藤含马兜铃酸,有些偏方或不明来源的保健品里可能偷偷添加了此类药物,服用后可导致不可逆肾间质纤维化。”宋丽提醒。
警惕这些肾脏的“求救信号”
虽然肾脏平时很沉默,但出现问题时还是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
尿液异常:泡沫尿(蛋白尿)、血尿、尿量减少或夜尿增多。
水肿:眼睑、下肢出现浮肿,尤其是晨起时明显。
疲劳与贫血:肾功能下降
易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患者就容易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恶心、食欲减退:肾功能下降易引起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吃不进去。
高血压:年轻人出现高血压,需排查肾脏疾病。
以下人群应定期筛查肾功能
肾病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尿酸血症患者。
家族史:有慢性肾病或透析家族史者。
长期服药者: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或中草药者。
以上人群推荐定期做以下检查项目:尿常规、血肌酐、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超声。
日常做好这些事,为肾脏减负
肾脏的修复能力有限,一旦坏到需要透析,就很难再逆转。所以,别仗着年轻就肆意折腾身体。宋丽建议,要想呵护肾脏健康,首先要做以下这些事。
●饮食清淡点,少吃高糖、高盐、油炸食物。
●喝够水,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非透析者),别用奶茶、饮料代替白开水。日常也别憋尿。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时间。
●适当运动,推荐快走、游泳、太极拳等,避免久坐。
●控好“三高”,把血压、血糖、血脂稳住,肾脏这个“过滤器”才能更健康。
●生病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别自己滥用药物,尤其是止痛药、抗生素及不明成分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