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芳(宁夏平罗)
煮好了米饭,正准备炒菜。忽然间头冒虚汗,手脚发软,心似筛子抖个不停。一瞬间整个人,没有一丝力气。根据经验,干活出了汗,又被穿堂风吹了。
幸运的是,儿子正好回来了。我对儿子说:妈妈浑身无力,想躺下歇一歇,店里和炒菜就交给你了。儿子关切地问:妈,怎么了?我说:感冒了,乏,就想睡觉。夹着半句尾音,我像一块泥似的瘫在床上,双眼紧闭,沉睡过去。
迷迷糊糊中,听见儿子跑到前面招呼完顾客,又跑到后面去炒菜,我就放心地睡了。不知过了多久,儿子喊我起来吃饭。我伸展四肢,发现症状缓解了许多。由于乏力,我依然没动。儿子看我没动静,急了,跑过来,摇着我的胳膊,满眼焦虑:妈,你咋了?没事吧?看着儿子着急的样子,我暗自高兴:看这着急的样子,还是很关心他母亲的。我对儿子说:放心吧,看不到你娶妻生子,妈还不甘心走呢。儿子撇着嘴,带着哭腔埋怨:有力气唠叨了,你可别吓唬我。
吃着儿子炒的菜。到底是新手,厨艺和他母亲比,差远了。我想着没说出来,怕伤了儿子。其实能吃饱肚子,我就心满意足了。吃了饭,慢慢有了力气。
早晨,针对假期的学习和锻炼,我给儿子提出了建议。当妈的总是掏心掏肺的,恨不得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搬出来给孩子。可孩子根本不领情。情急之中,我说了几句气话。儿子听了,直接来了一句:你是不是嫌弃我了?
现在想来,感谢顾客的到来打断了这个话题。不然,母子俩话赶话,不知道还要说出什么令双方不愉快的话。想到这,我觉得不能让儿子落下心结,觉得被自己的妈嫌弃。我立马告诉儿子:当妈的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的,别人家的孩子再好,那是别人家的,他不会叫我妈。妈妈整天唠叨你,不是和你过不去,更不是看你不顺眼。我们活久了,经历得多了,也见得多了,想把自己的经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引以为戒,少走弯路,以免后悔。
说着说着,我的眼泪竟然流下来,我不敢看儿子的眼睛。反省了一下:对儿子,我可能过于苛刻了。到如今我也没给父母争过气,可父母从来没有嫌弃我,更没有放弃我。当初,他们用耐心守望着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懂事的。
他们的守望遥遥无期,从我毕业到成家生子,父母的关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儿子,我的确有些急躁。
每个父母,都是守望者。一路小心地呵护着,看着孩子步入自己的轨迹,工作结婚生子,看着自己的影子在儿女身上再现。父母会欣慰地发现:一转眼,儿女唠叨着自己曾经说过他们的话,又在教育着他们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