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来临,暑期旅游市场迎来一年中最火爆的时刻。景区里人头攒动,交通线上客流如织,无数家庭带着孩子开启了期待已久的假期旅程。在这场旅游热潮中,报团游与自由行成为两种主要选择,却也各自暗藏“玄机”。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不仅要应对可能出现的消费陷阱,还要时刻警惕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何在这场夏日出行中既能玩得尽兴,又能保障自身权益与安全,成为当下亟待关注的焦点。
游客 报团“踩坑”引共鸣
“今年暑假带孩子去了海边,全程自己规划行程,虽然累点但踏实。”市民王灵玲的选择代表了不少游客的心态。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暑期出游的市民发现,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选择自由行,三分之一则倾向于报团游。自由行受青睐的原因集中在“时间灵活”“可避开购物点”“能深度体验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等;而选择报团游的多为“不想费心做攻略”“老人小孩同行图方便”“认为团体票更划算”。
然而,无论是哪种出行方式,都有游客遭遇过“糟心事”。市民李泽宇分享了他的报团经历:“看到某旅行社‘云南5日游仅1999元’的广告很心动,报团后才发现是‘低价陷阱’。行程里一半时间在购物店,不买东西导游就甩脸色,最后自己额外花了近3000元买特产才‘脱身’。”他表示,回来后向旅行社投诉,对方却以“合同里已注明包含购物点”为由推脱,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相比之下,自由行的“坑”更多体现在预订环节。大学生小张告诉记者:“在网络平台订了民宿,图片上看起来干净宽敞,到了现场发现房间狭小还潮湿,联系平台客服,对方说‘预订时已提示以实物为准’,退款要扣30%手续费。”最终,小张只能自认倒霉,另外找了酒店入住。
在报团游的选择因素上,受访者最看重的依次是“无强制消费”“行程透明度”“导游口碑”和“价格合理性”。“价格太低的团不敢报了,就怕藏着消费陷阱。”有过“踩坑”经历的赵明亮坦言,现在宁愿多花点钱,也要选口碑好的正规旅行社。
旅行社 依法维权是关键
“低价团、强制消费这些乱象,不仅坑了游客,更砸了整个行业的招牌。”某大型旅行社负责人张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前旅游市场确实存在亟待规范的问题。他列举了报团游中常见的“猫腻”:部分小旅行社以“99元游某地”“买一送一”等超低价为诱饵,行程中却通过强制购物、增加自费项目盈利,实际花费远超预期;合同里藏着“隐形条款”,景点门票、交通费用不明确标注,到了当地才要求额外付费;宣传时承诺“四星酒店入住”,实际却安排无星级民宿;更有导游态度恶劣,随意更改行程,甚至与游客发生冲突。
针对这些问题,张经理建议游客务必做好维权准备:“首先要保存好旅游合同、付款凭证、聊天记录等,这些都是维权的关键证据。一旦遭遇侵权,可向旅行社所在地的旅游监管部门投诉,或拨打12345、12301等维权热线,涉及欺诈、强制消费时,还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公安机关求助。”
如何甄别旅行社是否正规?张经理给出了具体建议: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查看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认行程安排、收费项目、违约责任等细节,不轻易相信口头承诺;避开明显低于成本的低价团,“一分价钱一分货”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准则;参考其他游客评价,优先选择口碑好、投诉少的旅行社。
资深导游 安全隐患须警惕
“暑期出游,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有着15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导游刘景明表示,无论是报团游还是自由行,都存在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须提前做好防范。
报团游的安全隐患及应对:交通风险方面,部分旅行社为节省成本,可能使用车况不佳的车辆。游客若发现车辆有异响、安全带损坏等问题,应及时向导游提出,坚决拒绝乘坐不合格车辆。暑期热门景区人流量大,易发生走失等意外。跟随导游时要保持警惕,牢记导游电话和集合时间地点;带孩子的家长可给孩子佩戴定位手环,提前约定走失后的汇合点。团餐多为批量制作,若食材不新鲜易引发肠胃问题。用餐时要注意观察食物是否变质,不吃生冷、不洁食物,随身携带肠胃药。
自由行的安全隐患及应对:住宿选择正规酒店,入住后检查门窗锁具是否完好,将贵重物品放入保险箱;陌生人员敲门时不要轻易开门,可通过猫眼确认身份。路线规划上,避免前往未开发的“野景点”,这类地方缺乏安全设施和救援力量,一旦发生意外难以应对;徒步、登山等活动,要提前了解天气和路况,结伴而行并告知他人行程。财产安全方面,景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要看好随身物品,手机、钱包等不要离身;在外地尽量使用手机支付,减少现金携带,避免在公共场所露财。
刘景明还强调了出游前和途中的准备工作:“出游前要查询目的地的天气、风土人情,尤其要针对汛期特点,警惕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出游时,需备好身份证和常用药品;老人和孩子可携带写有联系方式的卡片,以防走失。旅途中要保持通信畅通,每天给家人报平安;遇到突发情况保持冷静,及时联系当地警方或景区工作人员。
暑期旅游是放松身心的好机会,却也需要游客擦亮眼睛、做好准备。无论选择报团游还是自由行,都应将权益保障和安全放在首位,让夏日之旅成为美好的回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既需要行业自我规范,也需要游客理性选择与积极维权,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次出行都安心、舒心。
记者 鲍淑玲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李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