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晚风,荒漠风的建筑,以及枣树的清香……近日,位于富宁街的漠野集引来很多关注的目光,作为宁夏首家Bistro,它把食物的美味与微醺美学结合到一起,让人惊艳。有人说,这家餐馆,打造出了荒漠中的精致料理美学。这里的西北融合菜,不是简单的食材堆砌,而是一场跨越荒漠与绿洲的对话,藏着土地的密码,也裹着温暖人心的温度。
A 打造荒漠中的精致料理
每天晚上,来漠野集是最舒服的,荒漠风美学打造的小院,让这里仿佛地处大漠,土质的砖墙、外围,有一种和自然连接的美感,但并不粗糙,透露着精致。
推开漠野集的门,整间餐馆都很有格调,屋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张白色餐桌,配以鲜花和绿植,相得益彰。里面是一个小型酒窖,存放着来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佳酿。二楼、三楼都有空间,走上三楼,露天的地方被巨大的槐树环绕,令人一下有了身处自然的自在感觉。
漠野集的主理人之前一直深耕葡萄酒领域以及民宿文化,他坦言,开一个“Bistro”是自己的梦想。所谓Bistro餐厅,在上海等城市比较流行,大多是那种面积不大、菜单相对简单,但菜品有点“法餐范”的餐厅。在宁夏,他和团队想打造一家特别的Bistro餐厅,带着对西北风土的敬畏,以宁夏荒漠绿洲的天然食材为根基,通过创意融合的烹饪语言,去探寻这里独特的大地风味,并结合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资源,打造“荒漠中的精致料理”。
B 做西北菜 得先懂西北的土地
最近漠野集挺火爆,院落里、屋子里坐满了客人,院落里的灯光摇曳,既自然又浪漫。一推开门,就能闻到一些食物的香气,那是西北菜特有的厚重香气——油脂与香料碰撞出的热烈,带着点风沙掠过戈壁的粗粝,却又在舌尖拐了个温柔的弯。
做西北菜,得先懂西北的土地。漠野集的每道食物既用了传统的西北食材,又带着点创意趣味。比如赠送的餐前开胃菜细饿果,清爽好吃,像颗颗饱满的红宝石,藏着育种人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一道羊肚菌酿虾滑,带着盐碱地的清冽,配上虾滑,鲜到不行。还有一道“小羊盖被”,这道改良自“老同心”做法的硬菜,薄饼盖在炖得软糯的羊肉上,饼底吸饱了肉汁,掀开时蒸腾的热气里,仿佛能看见宁夏平原的炊烟。
还有一些超级令人惊喜且有趣的菜。比如菜单上的“冷凉奶白菜葡萄沙拉”,奶白菜翠绿的叶片上还带着晨露的清润,咬下去是脆生生的甜,裹着切片的玫瑰香葡萄一起入口,尾调却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玫瑰香——那是西北高原日光晒出来的独特风味,最后再品一下,居然吃出了孜然的风味。据说,当时做这道菜的时候,想营造一种西北的氛围感,就是食物里一把孜然撒下去带来的炙热与粗犷。
C 愿意听各种不同的声音
漠野集的主理人介绍,他们在研发这些菜品时,特别想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因此还举办过一个小的食物征集活动。
“有人说,辣条配沙葱的搭配不知道什么滋味,我们就请厨师研发了这道菜,最后还请提出这个建议的客人到店里品尝。”在研发菜品的过程中,后厨的师傅们也悟到了“现做”的真谛,一道“千层酥香土豆塔”每天现做才能保持风味,金黄酥脆,层层叠叠像座小宝塔,咬下去咔嚓作响,是西北人对土豆最质朴的偏爱。
菜单上也藏着不少“私心”。“老板爱吃的黄牛菜”是道湖南味的小炒,牛肉带着烟火气的辣,那是老板最爱吃的菜,在西北的厨房里还原了家乡味。“臊子烩饭”里加了普罗旺斯番茄,酸甜的汁水渗进每一粒米饭。中卫非遗臊子拌面,本是员工们的最爱,大家都觉得好吃,就上了菜单,热气腾腾的一大碗,谁都能吃出点家的感觉。
D 平凡的食材里能嚼出不平凡的故事
“漠野测试”的菜单总是不断在调试,因为老板和团队总在不停地尝试,“藜麦要不要煮得更软”“玫瑰香配什么酱才不抢味”。青海的藜麦、内蒙古的奶皮子、宁夏的羊肉……这些来自西北大地的食材,在这儿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就像漠野集名字里的寓意那样——荒漠里也能长出倔强的小草,平凡的食材里也能嚼出不平凡的故事。
除了美食,漠野集的餐酒搭配也很用心,每段时间都会调换酒单,客人可以随心情搭配杯装葡萄酒,那是来自贺兰山东麓各大酒庄的诚意。吧台里的精酿啤酒也会挑一些有趣的搭配不定时推出,冒着细腻的泡沫很是诱人。下午坐在这里,点一杯葡萄酒或者精酿,再配上新鲜奶皮子,酸得清爽,香得醇厚,尽享悠闲时光。
漠野集的主理人说,他们想让来过这儿的人记住的,不只是菜的味道,还有西北土地的慷慨,那些藏在戈壁、草原、绿洲里的食材,多么有趣,多么有力量。就像那个他会起名爱“辣wo油”的自酿酸奶一样,不是矫情的告白,而是对这片土地、这些食材、这份匠心最真诚的致意。在漠野集,每一口都是西北的过去与现在,是土地的馈赠,也是人心的温度,在融合里,活得热气腾腾。
记者 冯元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