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喝完别扔 让它可持续 PP杯改造家 赋予联名杯二次生命 2025年08月04日  李尚

当你在咖啡店接过那杯饮品时,可曾想到,那包裹着冰凉触感或温暖香气的PP塑料杯,对许多人而言,它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它们被小心地洗净、分类,甚至被赋予新的形态——或成为日常水杯,或化作案头笔筒,甚至成为窗台上一抹小小的绿意。

01

小小PP杯

掀起收集风潮

PP杯,即聚丙烯塑料杯,以轻便、耐用、成本低而成为饮品外带的首选。它的流行,远不止于盛装饮品的原始功能。星巴克的节日限定杯、瑞幸与知名IP(如线条小狗、猫和老鼠)的联名碰撞、喜茶与当红设计师的跨界合作……这些设计独特、主题鲜明的PP杯,早已成为饮品文化中极具辨识度的一部分。

年轻人为何热衷于此?首先,社交媒体功不可没。在抖音、小红书上,展示联名杯收藏、分享独特改造创意的帖子层出不穷,形成一股视觉与创意的共享浪潮。其次,联名IP自带情感联结。收藏喜爱的动漫角色、艺术家联名或节日主题杯,不仅是消费,更是对自我身份与兴趣的一种无声表达。更深层的原因,是环保意识在年轻一代中的觉醒。将一次性容器转化为可重复使用的物品,赋予其长久生命,无疑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可持续生活实践。当“收集”与“改造”结合,PP杯便从即弃容器,跃升为一种充满个性表达与生活美学的文化符号。

02

收藏是乐趣的起点

在市民王艺心的书桌上,一个微型的潮流饮品文化“博物馆”静立在那儿。书架上专门辟出的几层,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各式各样的PP杯,色彩缤纷,图案各异。

“这是我的‘战利品’展示区。”这位“95后”平面设计师笑着介绍,眼中闪烁着收藏家特有的光芒,“你看,这排是瑞幸的经典联名系列——线条小狗的萌态可掬,猫和老鼠的复古诙谐,哆啦A梦的蓝胖子情怀,每一个都承载了当时的流行记忆和我的喜好。还有喜茶多肉葡萄那个渐变紫色杯,当时排队好久才买到,现在看依然觉得设计很绝。”

当被问及最爱,王艺心拿起一个印有慵懒猫咪图案的瑞幸杯子,边缘甚至有一点点使用痕迹:“这个!当时是和一个独立插画师合作的限量款,设计特别戳中我。收集的过程本身就很享受,拿到心仪联名杯那一刻的满足感,就像集邮盖上了最后一个珍贵的邮戳。每个杯子背后,都链接着一段购买时的场景记忆,看到它们,就能想起当时和谁一起、天气如何、心情怎样。”

03

PP杯的七十二变

王艺心的PP杯们并非仅仅在架子上“颐养天年”,它们早已被主人赋予了丰富的新角色。她拿起一个原本是瑞幸生椰拿铁的PP杯,它现在装的是清水。秘密在于杯口加装了一个小巧的硅胶防漏杯盖和一根可拆卸吸管。“网上有很多适配不同品牌PP杯口的通用杯盖配件,几块钱就能买到。”她解释道,“加上盖子,密封性很好,放包里也不怕漏,吸管插孔还能用来插搅拌棒或者小勺子。容量刚刚好,比很多专用水杯都轻便,关键是自己喜欢的杯子天天用,喝水心情都不一样。”

关于PP杯的巧思远不止于此。几个瑞幸咖啡的杯子,种着生机勃勃的多肉植物和绿萝。“PP材质本身有一定透光性,但又不至于太强,特别适合一些怕强光直射的小植物。” 王艺心说。

书桌上,另一个图案独特的PP杯,里面整齐插放着各色画笔和绘图工具,俨然一个实用又别致的笔筒。“这种杯身比较硬挺、图案简洁的,改笔筒最合适了。稍微有点深度的,用来收纳化妆刷也特别好。” 王艺心还展示了她用几个同系列小号PP杯组合成的桌面收纳格,分门别类地放着橡皮、回形针等小杂物。

“赋予它们新生命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看着一个原本可能被丢弃的杯子,经过简单的清洁和改造,变成生活中实用又好看的一部分,这种成就感很实在。而且,每次使用或看到它们,都会想起当初喝那杯饮料时的愉悦感,相当于把美好的体验延长了。”王艺心说。

04

可持续的时尚

当收集热遇上环保议题,如何确保PP杯真正可循环?其实,留心一下杯子身上的标记,就能辨认出哪些是真正适合长久陪伴的PP杯。

首先要寻找杯底的“身份证”。 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看杯底那个小小的三角回收标识,里面印着数字“5”或者明确标注“PP”(聚丙烯英文缩写)的,材质相对更安全稳定,耐热性较好,反复清洗和使用也不易释放有害物质或变形。

而适合改造再利用的PP杯,通常杯壁会感觉厚实硬挺一点,拿在手里有分量感。“那些特别薄、软塌塌、一捏就明显变形的,不仅手感差,耐用性也堪忧,改造价值就不高了。”王艺心说。

此外,新的、质量好的食品级PP杯,基本没什么刺鼻的塑料味。如果打开杯子闻到很重的怪味,那就要谨慎了,可能材质不够好,不适合重复使用喝水。

辨认是循环利用的第一步,也是负责任消费的重要一环。“选择真正安全、耐用的PP杯进行收集和改造,才能让这种乐趣更健康、更持久,也是对环保更负责任的态度。”王艺心说。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