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多方合力构筑暑期“安全网” 银川青少年在快乐体验中Get防护技能 2025年08月06日  吴春霖

学生“六不”原则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交通安全教育

行人安全规范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禁止横穿马路

●注意交通信号灯

骑行安全要求

●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须佩戴安全头盔(落实“一盔一带”)

●禁止逆行

●禁止闯红灯

乘车安全须知

●不乘坐

无牌无证车辆

●不乘坐

超员超载车辆

暑期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高发期,溺水、交通事故、居家安全等风险较为突出。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银川市各部门联动家庭与社会力量,通过心理关怀、实践体验、知识科普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防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屏障。

01

暑期青少年安全教育全覆盖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渠边戏水、游泳人数增多,溺水风险显著增加。为此,唐徕渠管理处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防溺水工作:一方面强化警示标识管理,组织人员排查沿渠破损、丢失的警示牌与救生设施,更新、悬挂警示标语、宣传条幅,配备112套救生设施;另一方面深入开展防溺水宣传“五进”活动,通过在学校、社区及公园、桥头等人员密集区发放宣传资料,提升群众防溺水意识。

近日,唐徕渠管理处联合唐徕小学南校区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活动现场,专业人员利用人体模型详细演示心肺复苏急救法的标准流程,从判断意识、呼救求助到按压频率、开放气道等环节进行系统讲解,并同步示范操作要点。在实操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练习,工作人员现场指导纠正动作,帮助青少年掌握“黄金救援4分钟”的关键技巧。“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实际动手才发现有很多细节,学会急救知识真的很重要。”参与活动的六年级学生苏昱蓉表示,这次活动让她深刻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我市各社区也依托暑假“多彩课堂”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活动。社区“法律明白人”结合未成年人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此外,社区还围绕暑期常见安全问题开展综合教育:针对交通安全,提醒学生骑行共享单车要佩戴头盔、不逆行,告诫家长带孩子出行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居家安全方面,通过组织“家庭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帮助居民检查燃气阀门、电器线路等,并教育儿童不要玩火、不随意触碰电源,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02

家校协同提升“心理免疫力”

暑期以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将心理健康作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的重要基石,精心构建起家校协同的关爱网络。

近日,兴庆区民政局联合宁夏一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来到兴庆区大新镇新安社区,开展“心晴护航·成长无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活动以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素养为目标,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多个功能区域系统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情绪认知区,专业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工具帮助参与者建立基础情绪识别能力;在压力管理区,通过正念呼吸、肌肉放松等训练方法传授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针对数字时代特点,特别设置网络心理适应区,探讨虚拟社交环境中的情绪管理策略。

11岁的小乐拿着画满表情的卡片,在咨询师引导下辨认着“焦虑”“委屈”等细微情绪。他挠了挠头说:“以前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就是‘烦’,现在才发现原来情绪有这么多种,好像更懂自己为什么会突然不想说话了。”

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同时,民政部门积极倡导亲子深度交流,鼓励家长放下忙碌专注倾听孩子的心声,以理解与共情修复亲子关系,使家庭真正成为孩子最安心的避风港。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还邀请专业社工机构进社区,对未成年人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志愿者老师通过视频、图片案例讲述正确运用网络、识别网络诈骗的注意事项,并以有奖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同学们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及心理自我调适意识,现场反响热烈。

03

走进消防队站收获特别一课

暑假期间,为增强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火灾的能力,连日来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持续加大消防队站开放力度,通过安全知识讲解、消防实操培训、消防器材认知、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为中小学生打造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消防安全课堂。

消防宣传员带领大家参观车辆装备时,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看着液压破拆工具组像“钢铁手臂”般灵活运作,有同学忍不住踮脚凑近,小声惊叹:“这也太厉害了吧!”当宣传员介绍个人防护装备的用途时,几个男生还模仿着消防员穿戴装备的动作,脸上满是向往。

体验灭火防护装备时,五年级的张梓涵同学戴上头盔、穿上灭火服,刚站定就笑着说:“原来穿这个这么沉啊,消防员叔叔每次出警都要带这么多装备,肯定特别累。”一句话让周围的同学都安静下来,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

互动体验环节,大家踊跃参与灭火器使用、逃生自救等实操训练。第一次拿起灭火器的王欢手有点抖,在宣传员的指导下按下压把,看着干粉喷出,他长舒一口气笑着说:“原来用灭火器还有这么多讲究,现在学会了,以后遇到小火灾就不怕了!”逃生自救训练中,孩子们手捂口鼻、弯腰前行,认真得像在进行一场真正的演练,结束后还有同学互相“复盘”:“刚才你跑得太快啦,要注意保持秩序才行。”

消防员还结合执勤战备实际,讲述消防队伍的职责使命和日常训练生活。当听到消防员为了练体能每天要跑几公里,还要在高温下进行训练时,孩子们都露出了崇拜的表情。

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孩子们在参观体验消防站的过程中了解了消防器械和消防安全知识,也了解了消防救援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这不仅丰富了暑期生活,更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4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防护网

从课堂到社区,从线上到线下,今年暑期,银川市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为未成年人打造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成长空间,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儿童暑期关爱体系。

记者了解到,暑期以来,我市教育、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行动,全面加强暑期安全宣传教育。各部门通过“定时巡查+重点盯防”机制,每日组织警力联合社区志愿者开展巡逻,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确保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线上通过家长会、班级群推送安全知识;线下组织公安、交警走进校园,围绕防溺水、禁毒等主题,结合真实案例开展法治安全教育。同时通过警示片、案例展板等形式,剖析接送学生时的常见违法行为,提醒家长管好车钥匙、约束孩子骑行行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交警部门同步开展暑期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学生出行集中路段的巡逻管控,重点查处骑乘电动车不戴头盔、违法载人、逆行等行为,为暑期出行创造安全有序环境。

暑假期间,我市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化身“暑期快乐大本营”,聚焦青少年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文化体验到科学探索,从非遗手工艺制作到安全教育、心理辅导,一系列多元主题活动为青少年搭建起探索世界、提升自我的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度过安全、快乐、充实的假期。

银川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立体化暑期关爱体系具有三大特点:在空间上,活动场所从学校延伸到社区广场、公园、场馆等生活场景;在形式上,线上提供云课堂、安全知识推送等服务,线下开展实践体验、文体活动;在内容上,既包含作业辅导、科普教育等知识性内容,又设置各类趣味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为青少年营造更加安全、健康、充实的暑期成长环境。

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