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母乳喂养对母婴双方益处良多,但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许多新手妈妈常常陷入各种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母亲的喂养信心,甚至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喂养中断。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张静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宝妈由于缺乏科学的喂养指导,过早放弃了母乳喂养的机会,其实科学哺乳不仅能促进宝宝身体发育,还能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早早打下基础。
1
这几个常见喂养误区
要知道
“初乳无用论”是最常见的误区之一。张静解释说:“有些宝妈产后第一天见自己奶水少,担心孩子吃不饱,就给孩子添加配方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初乳虽然量少,但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帮助宝宝建立免疫屏障。新生儿胃容量很小,初乳完全能满足需求,过早添加配方奶反而会减少宝宝对母乳的吸吮,导致奶量不足。”
“定时喂养”也是一个普遍误区。“有一位宝妈严格按三小时一次的间隔哺乳,结果宝宝体重增长缓慢。调整喂养方式后,宝宝的体重很快恢复正常增长。”对此,张静解释说,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快,应该按需喂养。宝宝出现觅食动作、哭闹等都可能是饥饿的信号,宝妈要及时响应。
“奶水清淡就是没营养”,也是很多宝妈的认知误区。张静指出,产后初期的奶水虽然看起来清淡,但富含蛋白质和免疫物质,更有利于宝宝消化吸收。随着哺乳时间越来越长,母乳的脂肪含量会逐渐增加,可满足宝宝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2
这些喂养细节别忽视
除了常见的认知误区,母乳喂养过程中还有一些关键细节容易被新手妈妈忽略,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婴儿早期吸吮的重要性,经常被低估。产后即使妈妈奶水不多,也要让宝宝尽早吸吮,以刺激泌乳。有些妈妈因为疲惫或乳房不胀,错过了最佳开奶时机,导致后续奶量不足。张静介绍,“曾有一位妈妈,因为觉得瓶喂更方便,产后长期使用吸奶器,结果导致乳腺管堵塞,引发乳腺炎。这是因为,吸奶器不能完全模拟宝宝的吸吮,过度依赖可能导致乳汁淤积,甚至影响母乳的正常分泌。除非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最好直接哺乳。”
“妈妈的心理状态对母乳分泌影响也很大。焦虑和压力会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影响泌乳量。”张静建议新手妈妈保持放松心态,家人也应给予充分支持,避免施加额外压力。哺乳期饮食也需要科学调整。
3
产后不必依赖“下奶汤”
喝汤一般会使奶增多,如果奶不足,可适当喝一些汤,如鲫鱼汤、鸡汤等。但有些妈妈产后为了“下奶”,每天喝大量油腻的肉汤,结果导致乳腺堵塞。
其实,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产后均衡饮食比过度进补更重要,高脂肪饮食反而可能影响母乳质量。建议产后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包括优质蛋白、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的来说,母乳的质量与妈妈的饮食关系密切。只要妈妈保持均衡饮食,乳汁就能为宝宝提供充分的营养,除非妈妈长期营养不良,才可能会影响乳汁质量。
4
科学哺乳有方,职场妈妈不慌
针对母乳喂养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张静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建议。
正确的哺乳姿势是避免宝妈乳头疼痛的关键。张静解释:“哺乳时,应该让婴儿的嘴含住妈妈的大部分乳晕,而不是仅仅吸吮乳头。含得不够深,就是无效吸吮,这样婴儿比较费力,妈妈的乳头也会破。”
职场妈妈如何坚持母乳喂养也是一个现实难题。张静建议,职场妈妈可以准备吸奶器,在工作间隙将母乳吸出保存。母乳在常温下可存放4~6小时,冷藏24小时,冷冻则能保存更久。储存的母乳应标注时间,并按需加热,避免反复冻融。
如果出现产后乳房胀痛,宝妈可以轻柔按摩,促进乳汁流通。但不要随意使用所谓的通乳偏方,不当的按摩可能加重乳腺堵塞。
另外,新生儿初期应按需喂养,但随着月龄增长,可以逐步过渡到规律哺乳。每个宝宝的进食节奏不同,妈妈需要多注意观察、耐心调整,逐步建立喂养规律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5
正确处理特殊情况,切勿自行停奶
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正确处理这些情况对维持母乳喂养也很重要。
宝宝黄疸时的喂养常让妈妈担忧。“其实,黄疸宝宝更应坚持母乳喂养,因为充足的哺乳能帮助胆红素代谢。除非医生特别建议,否则不应随意中断母乳喂养。如果黄疸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停奶。”张静说。
还有些妈妈一发现乳房红肿疼痛就停止哺乳,其实继续喂奶有助于疏通乳腺。只有在乳房感染严重或医生建议下,才需要暂停哺乳。
母乳过多的情况也需要管理。张静提到一位妈妈因奶水过多,导致宝宝只吃到前奶,营养摄入不均衡。“母乳过多时,可以让宝宝先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确保宝宝能吃到脂肪含量更高的后奶。”
6
妈妈生病了,还能继续哺乳吗?
有人觉得宝妈生病了就不能继续哺乳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妈妈生病时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妈妈如果是普通感冒就不需要中断母乳喂养,反而可以通过母乳将抗体传递给宝宝。只要妈妈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完全可以继续哺乳。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病毒性感染或服用特定药物时,才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张静说。
哺乳期生病了不敢吃药,这也是许多宝妈面临的难题。对此,张静指出:“哺乳期妈妈可遵医嘱服用安全的药物,不应因害怕吃药而硬扛疾病,这样反而可能影响哺乳。”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