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给妈妈找事儿做 2025年08月06日  陈晓辉

自从上次妈妈因为脑梗住院,我们兄妹三个都小心翼翼,不敢让妈妈做一点事。每天给她做好饭,给她开空调,安排她每天穿的衣服……事无巨细,争取不让她操一点心。可以说,辛苦一辈子的她,现在完全进入了“享福”的状态。

但是妈妈还是每天闷闷不乐,问她想吃啥,她摇摇头:“老了,吃啥都不香。”问她想要啥,她说:“啥都有,不缺。”问她想去哪儿玩,她还是摇摇头,说:“哪都不想去。”有时还长吁短叹:“唉,啥都干不了了。”我觉得有点好笑,七十多岁了,干了一辈子,现在闲着还不好吗?

为了让妈妈散散心,我和妹妹带她来到了附近山里的一户农家乐。没想到,她不去小溪边休闲解暑,也不去树林里吹风乘凉,反而跟农家乐大娘交上了朋友,帮人家干起了活儿。

早上,她早早起来,大娘烙饼,她就在旁边帮忙剥蒜,等我们都起床,香喷喷的烙饼配蒜汁就端上了桌。上午,她跟大娘在菜地里拔草,还把拔回来的半篮子杂草剁了喂鸡。妹妹跟我嘀咕:“咱妈看鸡仔啄食那眼神,比看咱俩都慈祥。”我也奇怪,平时总说没气力的妈妈,剁起草来,菜刀在木板上“咚咚”响,看上去可不像是脑梗出院不久啊!

回家后,妈妈又回到了被我们精心照顾的生活状态,但她的精神也回到了闷闷不乐的状态。每天就在客厅沙发上坐着,或者在床上躺着,吃饭也很少。我很担心,长此下去怎么办?

直到有个学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人是社会动物,希望被认可,老年人也不例外,也有“被需要”的诉求。简单地说,就是给他们“找点事儿”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个“废人”,还对社会和家庭有贡献。

原来是这样啊。我告诉了妹妹,我们俩一起给妈妈找点“事儿”。

我网购了一箱野菜,啊,一根根择起来好麻烦,给老妈送去:“你帮我择好,晚上我们一起包包子。”妹妹的孩子幼儿园要交手工作业,妹妹说:“妈,你在小区周围转转,有好看的树叶摘几片,我们要粘贴树叶画。”就连哥哥也加入了给妈妈“找事儿”的队伍:“我早上上班起不来,你记得早上七点半打电话叫我!要不我就迟到了!”

几个月后,我们发现,妈妈的笑容多起来了,话也多了。有一次还跟我姨说:“他们几个这么大了,还是不让我省心。”但谁都看得出,她抱怨的背后,是难掩快乐的笑容。

□陈晓辉(河南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