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从“健身圈”到“幸福圈” 体育让银川城市脉搏更强劲 2025年08月08日  吴春霖

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近年来,银川市体育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各类全民健身赛事、体育社团培训等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如今,设施齐全的公园广场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清晨或傍晚,孩子们在空地嬉戏,足球爱好者在绿茵场上驰骋,老人在乒乓球台前切磋,少年在篮球场上一展球技。健康活力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运动已成为群众生活新常态。

01

从“去哪儿健身”到“健身就在家门口”

“现在小区里就有健身房,平时锻炼方便多了。这里的器材很全也很先进,从力量训练到有氧运动都能满足,还能以实惠的价格享受高品质的运动健康服务,真的很不错。”在兴庆区胜利街街道清苑社区清苑尚景小区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正在锻炼的市民张丽满意地说。

清苑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占地385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是以社区为载体、面向中青年和老年人群体、运用智能化手段促进全民健身的新型社区健身房。中心负责人介绍:“一楼设有有氧运动区、力量训练区和老年锻炼区,配备了跑步机、综合训练器等先进健身器材,居民可以预约专业教练提供健身和康复指导。通过一楼的运动数据大屏,居民可以实时查看运动数据,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健身计划,提高锻炼效率。”

作为银川市体育局“运动促进健康”重点民生项目之一,近年来已建成22个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这些中心通过服务周边居民,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构建体卫融合的数字服务闭环,让“体育便民圈”成为居民的“幸福生活圈”。

每天清晨7点,全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体育健康主题公园——金凤区毓秀公园就热闹起来。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在这里锻炼,公园里充满活力。“90后”齐致远每天都来锻炼:“这里就像一个超级户外健身房,设施一应俱全。公园内3公里的智能化健身步道只需手机扫码,就能实时获取运动数据,包括步数排名、时长、距离、速度和热量消耗等。公园还配备了智能化健身路径和室外体质测试设备,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解决“去哪儿健身”问题是推动全民健身的关键。“银川市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目前城市社区覆盖率已达100%。”银川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杨亮表示,“我们通过新建和开放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如今,足球场上激烈角逐、游泳池里水花飞溅、健身步道上人流如织……杨亮介绍:“要让群众动起来,必须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我市群众体育设施不断升级,在公园、广场、社区、农村都安装了大量健身器材。”银川市优先建设贴近社区的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设施,将健身场地与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融合,拓展绿色健身空间。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运动场地1316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8平方米,经常锻炼人数超过100万,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1.4%,全民健身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02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享受”

近年来,银川市高度重视赛事活动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通过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发力,各类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从冬春季的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冰上龙舟邀请赛、慢投垒球联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半程马拉松,到夏季的银川国际马拉松赛、青少年三大球联赛、职工乒乓球赛,再到“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系列活动,银川市形成了贯穿全年的赛事体系。这些赛事如同城市血脉,将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市场资源和市民健身需求紧密连接,推动健身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享受”的生活方式,实现了“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的生动局面。

“全民健身是群众增强体质、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杨亮介绍,“近年来,银川市以打造精品健身活动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基层、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赛事体系。”银川市重点推广“三大球”、健步走、骑行、广场舞、太极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市民运动会和全民健身进社区等活动,让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健身。

同时,银川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赛事。各县(市、区)积极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不断提升群众体育普及程度和组织水平,市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

银川市体育局副局长陈昆表示:“通过举办多元化、高水平的赛事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对体育运动的多样化需求,丰富了体育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些赛事有力推动了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激活了城市消费新动能。”银川市体育局局长李银海指出,“体育‘流量’正在转化为经济‘增量’,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李银海表示,银川市将继续以全民健身为引领,重点发展群众喜爱、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探索建立具有银川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03

从“乘风破浪”到“空中飞盘”

在全民健身热潮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推动下,飞盘、橄榄球、桨板等小众运动正逐渐走进银川市民的生活。这些新兴运动不仅激发了市民的健身热情,更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夏日里,在陶然水岸码头或阅海湖畔,一群“浪人”正以全新方式亲水。一块长约3米、宽不足1米的充气板,一支桨,就让他们在水面“乘风破浪”。夕阳下的阅海公园,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数十块桨板划开金色涟漪,爱好者们或站或跪的身影在水天之间跃动。“我每周都会来玩桨板,这项运动让人上瘾。”桨板爱好者马玉娟说,“既能放松心情,又能锻炼全身,是非常棒的运动方式。”她的感受代表了许多桨板爱好者的心声。

银川市翔龙皮划艇运动协会负责人倪淑娴介绍:“桨板运动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既可以静静漂浮享受阳光,也可以挑战速度锻炼体能。相比其他水上运动,桨板更自由安全,站、坐、跪、趴等姿势都可以,对技巧要求不高,因此深受欢迎。”

与此同时,飞盘运动也在银川年轻人中掀起热潮。无论是在小区空地、公园广场还是校园操场,都能看到年轻人奔跑投掷的身影。飞盘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参与者们或跳跃或飞扑,这项运动正成为都市青年的新宠。

“飞盘技术简单易学,新手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技巧。”飞盘爱好者牛云铭说,“它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理,装备要求低,运动场地灵活,还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这正是吸引我们持续参与的原因。”

银川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小众运动的兴起,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这些运动正成为推动体育消费的新增长点。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创新,小众运动将加快大众化进程,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4

社会体育指导员让群众“健”出幸福感

清晨的宝湖公园,广场舞爱好者们在社会体育指导员薛萍的指导下,正精神抖擞地练习着。“抬头挺胸、手臂伸直、目视前方……”伴随着薛萍的口令,队员们用飒爽的舞姿展现着银川人的风采。通过科学健身,大家的身心状态都有了明显改善。薛萍耐心地为居民们讲解动作要领,从基础步伐教起,逐步连贯组合,手把手纠正每个细节。通俗易懂的教学让居民们很快掌握了要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大家认真练习,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这里跳舞,跳的不只是快乐,更是精气神。”居民李阿姨说,“以前觉得健身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发现运动不仅让身体更灵活,还能结识新朋友,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了。”

近日,银川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走进永宁县永和社区,开展“健身气功”科学指导活动。“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专业老师将八段锦的八组动作逐一分解,从“双手托天理三焦”的舒展,到“摇头摆尾去心火”的灵动,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呼吸节奏和健身功效。“动作要做到松柔连贯、形神兼备,以微微出汗为宜。”李美莎老师说道。居民们全神贯注地跟随指导,从沉肩、坠肘到松腰、坐胯,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模仿。经过反复练习,大家的动作逐渐流畅,现场充满了和谐的运动氛围。“以前看别人练八段锦想学又不会,现在有老师专门来教,真是太方便了!”一位退休居民高兴地说。

“我们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就是要让群众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共同参与健身。”杨亮表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活跃在全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成立各级协会组织,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网络。目前,全市已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000余人,为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体育运动已深深融入银川市民的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健身场景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