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手爸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给宝宝换尿布时,突然发现宝宝肛门周围红了一块,摸起来还有个硬疙瘩,一碰到宝宝就哭闹不止,甚至还会发烧——这很可能是儿童肛周脓肿在“作祟”。
其实,肛周脓肿这种疾病在婴幼儿中并不少见,尤其是男宝宝,若不及时干预,90%可能发展为肛瘘,让宝宝反复遭罪。本期,就请银川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葛志明介绍如何科学预防小儿肛周脓肿和肛瘘。
病例回放
宝宝未及时换尿布 屁股肿成“小红球”
男宝小宇(化名)刚满3个月,那天妈妈给他换尿布时,发现他肛门左边肿了一块,像个小红球,摸上去硬硬的,一碰小宇就哭得撕心裂肺,连奶都不想吃了。妈妈赶紧带小宇去医院,经检查后发现是肛周脓肿。听到这个诊断结果,小宇妈妈慌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肛周脓肿呢?
医生经过详细问诊了解到,原来前几天小宇妈妈身体不舒服,有时半天才给宝宝换一次纸尿裤。小宇那段时间有点腹泻,便便稀稀的,纸尿裤总是潮潮的,估计是腹泻导致肛周感染引起的,加上粪便和尿液长时间刺激,肛门周围的嫩皮肤被磨出了小伤口,细菌趁机钻进去“作乱”,才肿成了脓包。
对此,葛志明介绍,肛周脓肿是肛门周围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初期表现为红肿、硬结,随后可能形成脓包,甚至破溃流脓。若不及时治疗,脓液可能穿透皮肤形成肛瘘——即肛门与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导致反复感染。肛周脓肿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肛周感染性疾病,一般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
1婴幼儿为何容易中招?
宝爸宝妈们普遍认为,肛周脓肿这种疾病是成人专属,为啥小宝宝也会被肛周脓肿“偷袭”?对此,葛志明具体分析了婴幼儿肛周脓肿的发病原因。
激素影响:婴幼儿体内雄激素水平较高,分泌旺盛,刺激肛腺后易引起堵塞感染。
解剖特点:婴儿肛管短、肛隐窝深,粪便易残留进而诱发炎症。
免疫力弱: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局部防御能力较差。一旦受到外界细菌的攻击,就很难抵抗,容易让细菌在肛门周围的组织里“肆意妄为”,形成脓肿。
护理不当:幼儿皮肤黏膜稚嫩,易被粗糙的尿布或纸巾擦伤,从而造成感染。此外,婴幼儿容易出现腹泻,如果此时宝妈宝爸们再护理不当,宝宝的肛周就易被感染。
2及时发现
肛周脓肿释放的信号
家长在给宝宝换尿布或者洗澡时,可以多留意宝宝是否出现肛周脓肿的这些信号。
●肛门周围有红肿的硬结,摸起来宝宝会疼,出现哭闹、扭动。宝宝在排便时哭闹会比平时更严重。
●硬结可能慢慢变软,甚至破溃,流出黄色的脓液,之后红肿可能暂时减轻,但容易反复。
●肛周脓肿严重时,宝宝可能会发烧,精神不好,吃奶量减少。
“总之,建议家长每天检查宝宝肛周,若发现红肿、硬结甚至破溃流脓,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给宝宝涂抹药膏。”葛志明提醒家长朋友。
3得了肛周脓肿如何治疗?
肛周脓肿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宝宝肛周脓肿早期可进行保守治疗:温水坐浴(37℃~38℃),每日1~3次;局部在医生指导下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如果脓肿已形成,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开引流:排出脓液,防止感染扩散。肛瘘挂线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肛瘘,避免肛门功能受损。
肛周脓肿手术后,家长的细心护理也是宝宝尽快恢复的关键。护理要点包括:保持伤口清洁,便后温水冲洗,避免感染;让孩子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防止复发。
4预防宝宝肛周脓肿这样做
宝宝一旦得了肛周脓肿,特别遭罪。对此,葛志明建议,家长做好以下这几点,就能大大降低宝宝患肛周脓肿的概率。
保持宝宝肛周清洁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每次大便后,家长应用温水为宝宝冲洗肛周,避免用粗糙纸巾擦拭,减少摩擦损伤;勤换尿布,每2~3小时更换一次,防止尿液或粪便长时间刺激宝宝皮肤。
母乳喂养优先。母乳含免疫球蛋白,可降低宝宝感染风险。若人工喂养,要注意奶瓶消毒,避免奶粉过浓或过稀。
防止宝宝便秘或者腹泻。合理膳食,预防宝宝便秘。如果宝宝出现腹泻,应及时就医,避免稀便反复刺激肛周。
选择透气的尿布,也是宝宝远离肛周脓肿的重要环节。避免给宝宝使用劣质尿不湿,尽量选择棉质、透气的款式,减少闷热和摩擦。
避免让宝宝坐在潮湿的地上,或让宝宝臀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以免肛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
特别提醒
宝宝得了肛周脓肿,若治疗不及时,脓肿会扩散蔓延,将进一步加重病变,使小病变成大病。葛志明主任还特别提醒患儿家长:切勿自行将脓肿刺破或挤脓,以免加重感染。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