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赤乡 2025年08月17日  贾清和

作者:贾清和

银川博文小学六年级(7)班

指导老师:祁丽莉

我的家乡,银川平原,在贺兰山温暖的怀抱中,是我火红热烈的故土。

故乡的红,是中宁枸杞地里的丰收,是老家院中枣树的深秋,是鼓楼墙壁上的岁月。

当我漫步在河西走廊,赤脚踩着温热的沙,丹霞浸红了云彩,朱红、浅绛……像是神明打翻了胭脂盒。风卷走沙粒的秘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少年将军的英姿又浮现在我眼前,似一张半透明的油纸,在黄沙上展开。这一颗赤子之心,染红了家乡的画卷。

悠悠驼铃响起,是大漠孤烟下的驼队。“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年轻的汉帝国张开双臂,拥抱漫天黄沙。我弯腰捧起黄沙,面对着落日,注视着细沙从指缝中溜走,融入沙海。想到这儿,悲伤和孤独涌上心头:我的家乡,宁夏,是多少人都不了解的“西北”,是没多少人注意到的时光褶皱……而丝路传奇,正是这褶皱里,一抹最鲜艳的红。

不知不觉,驼队已经走到了我的身边。阿婆布满皱纹的手,将一把甜美的枣干塞到我的掌心里,我恍然惊觉,原来丝路的温情,从未在岁月长河中冷却!我拨开黄沙,想寻找古老、神秘、善良的灵魂,而它们从未远去,我手中的枣干就是最好的证明。

驼队渐行渐远,悠悠的驼铃回响在广阔的沙漠,半轮巨大的红日落在沙漠的尽头,驼队已成沙丘上黑色的剪影……啊,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家乡的颜色”,是最纯粹的红!

在这黄沙漫道下埋藏着西域的传奇,每一粒沙,每一个脚印,每一张笑脸,都在诉说文明碰撞和交融的动人故事,驼铃声虽已消散在历史深处,但善良、勇气这条丝绸铺就的路,依然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

银川平原是我赤红的家乡,我叫它“赤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