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黄河水孕育“塞上海鲜” 银川特色水产量质双升“钱景”无限 2025年08月19日  卜令峰 闫红强

在银川,奔涌的黄河水正孕育着一场令人瞩目的“海鲜革命”。这里成功实现了南美白对虾与黄河大闸蟹的规模化养殖,肉质紧实、口感清甜的“塞上海鲜”正通过电商直播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养殖规模不足、产量有限的瓶颈也逐渐显现。面对这一挑战,当地企业正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努力突破产业发展的制约。

A

南美白对虾养殖实现“量质双升”

2024年,宁夏赤心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兴庆区掌政镇投资1690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企业选择在银川发展海鲜养殖,一方面是看中黄河沿岸优质的水质和环境,另一方面则看中南美白对虾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9个多月的精心培育,首批南美白对虾成功上市。

近日,在养殖基地内,技术员王立年向记者展示了即将出塘的南美白对虾——个个体格健壮、活力十足。他感慨道:“几个月前投放的虾苗小到几乎看不清,如今竟长成了这么大的成品虾!”

这一成功并非偶然。从养殖初期聘请专家指导,到后期自主摸索优化,企业投入了大量精力。王立年每天都会详细记录虾池的水质数据,包括亚硝酸盐、磷酸盐浓度、酸碱度、氨氮指标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环境。目前,基地已成功养殖3茬对虾,单个虾池每茬产量约500斤。按一年4茬计算,单个虾池年产量可达2000斤,以市场价每斤50元估算,单池年产值约10万元。企业一期建成的14个虾池,预计年总产值将突破100万元。赤心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已从最初的“试验阶段”稳步迈向“成熟量产”。

与此同时,在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宁夏凯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南美白对虾也已上市。由于品质出众,当地甚至吸引了直播电商团队驻场销售。运营主播张兴龙表示,他们原本主要推广贺兰县的稻田蟹,但发现这里的南美白对虾同样备受市场青睐,目前直播间日均销量达100单,约300~400斤。该企业采用大棚养殖模式,每栋棚产量约500斤,60栋棚年利润超20万元。凭借黄河水养殖赋予的紧实肉质和鲜甜口感,其产品已通过速冻冷链销往全国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贺兰县水产品总产量达6.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9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虾、蟹、鲈鱼等名优品种产量占比5.5%,产值却高达22%,成为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B

三种养殖模式打造西北海鲜新高地

目前,银川的“海鲜”养殖已经形成了工厂化养殖、大棚养殖和外塘养殖三种主要模式,这些各具特色的养殖方式不仅丰富了产品供给,更让银川“海鲜”走得更远。其中,工厂化养殖属于高密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以赤心田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为例,每期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虽然投入巨大,但收益可观,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每个虾池年产量可达4~5茬。以一期14个虾池计算,年产值可达150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调整养殖时间,实现错峰上市,在外塘养殖销售淡季时抢占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大棚养殖作为介于工厂化养殖与外塘养殖之间的模式,具有投入适中、产出稳定的特点。宁夏凯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实践表明,一栋300立方米水体的养殖大棚投入约2万元,每季可产出两茬共400~500斤南美白对虾,单棚利润在3000~4000元之间。相比工厂化养殖的高额初期投入,这种模式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说更具可操作性。

外塘养殖即露天鱼池养殖,具有成本低、管理简便的特点,特别适合规模化发展。兴庆区通贵乡的塞上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依托近1000亩水域面积,于2025年初投产后养殖的“阳澄湖1号”大闸蟹长势喜人。据技术员秦治东介绍,这些大闸蟹脱壳三次后已达3两左右,预计再经1个月养殖即可达到5~8两的商品规格,主要销往沿海城市。

这三种养殖模式在银川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市场格局:工厂化养殖的产品在元旦、春节等旺季高价上市;6月后大棚养殖产品接续供应;8~10月外塘养殖产品集中上市。这种差异化的养殖模式不仅确保了全年市场供应,更形成了良性的市场竞争格局,为银川“海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C

水产养殖迈向品牌化规模化

银川“海鲜”养殖产业正在经历一场规模化的转型升级。塞上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的养殖面积从最初的70亩快速扩张至覆盖三区两县的2000多亩,这种迅猛发展背后折射出当前银川海鲜养殖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生产规模不足严重制约着市场拓展。养殖基地负责人坦言,虽然银川出产的大闸蟹在首届上海蟹博会上获得沿海地区客商的高度认可,但由于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面对这一发展瓶颈,各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突破。凯宏养殖主动开放技术资源,为养殖户提供虾苗淡化服务,推动产业技术共享;赤心田基地通过扩建实现规模升级,二期项目已建成投用,虾池数量从14个增至44个,后续三期、四期工程正在规划中;塞上黄河大闸蟹养殖基地则采取“技术共享+合作养殖”模式,吸纳更多养殖户加入,共同打造“黄河大闸蟹”区域品牌。

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的规模化发展,银川海鲜产业正依托黄河水资源优势,书写着水产养殖的新篇章。

记者 卜令峰 闫红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