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览山音乐季,不仅塑造了“顶级夕阳+绝美湖景+皓月当空”的文旅品牌形象,更让“可持续盈利”成为览山公园商业演出的核心竞争力。此前举办的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3场比赛吸引近5万名观众,充分印证了银川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群众基础和消费潜力。这些活动将银川夏日旅游旺季推向高潮,同时激活了票根经济的活力,为提升城市品质、传播城市品牌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极大拓展了银川文体旅融合的发展空间。
这个夏天无疑是近年来银川最精彩的旅游旺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再次验证了文体旅融合发展对城市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以银川文旅集团为代表的改革实践,打破了传统产业治理模式,既有效盘活了存量资源,又成功引导市场力量,赋能传统产业、强化品牌建设、整合周边资源。一场赛事或演出不仅活跃了城市氛围,更带动了外地游客涌入,促进了商业资源联动。以票根经济为纽带,原本不相干的行业企业形成了发展共同体,商业零售企业得以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这种产业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广泛好评,激发网友积极参与城市发展讨论,形成了良性互动。软硬件同步升级带来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市民自豪感不断增强,创业热情持续高涨,舆论氛围积极向上。这种以文体旅融合为基础的“上升螺旋”正在形成,让我们对城市未来充满期待。
当前,“文体旅融合”发展势头良好,需要我们乘势而上,付出更多努力。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盘活存量资源,充分挖掘促进文体旅融合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潜力,在主要领导负责的“一线指挥”机制下释放市场活力。同时要科学规划文体旅融合发展路径,循序渐进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吸引更多资源参与。通过系统总结现有项目经验,取长补短,借鉴外地成功案例,引入优质团队。更重要的是持续赋能市场主体,运用政策工具和金融工具激发企业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参与文体旅融合的信心,确保良好发展势头持续延伸。
文体旅融合是完善产业体系的重要过程。过去文旅产业受限于交通、基建等因素,如今正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拥抱市场的黄金机遇。随着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产业链资源得以高效整合,产生更大协同效应。实践已经证明,只要我们主动把握这一趋势,就一定能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开创更多发展可能。
银川文体旅融合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精彩的未来!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