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若拥有一座山,那就是被眷顾的幸运。抬眼间,山就会远远近近地裹了你的视线,把夕阳的华丽收拢在了怀中。浓墨的夜色里,依旧能看到它影影绰绰的挺拔,日日暮暮守护着城。
贺兰山是在城西,我在城东,在眺望中渐渐长大。与这山的感情,是在一次次的攀爬中建立的。近距离真切地看到土褐色的,光瘠的山体。我攀附着它的高大,云朵似乎就在耳畔,山下的空阔里覆着浅黄的绿。
看见一幢酱黄色的楼突兀地立在空阔中,似乎很多年了,沉寂而荒凉。曾数次从它眼前掠过,只知那是一座荒弃的磷矿厂,面向山的楼窗里一片昏暗,吞没了曾经轰轰烈烈的时光,只剩下颓败的斑驳,似在骄傲地支撑着记忆的碎片。
七月的黄昏,夕阳还很亮,山的影子清晰可见。我和友人追逐着夕阳,金色的光晕落在了矿厂楼顶,涂上了一层生命感,在柔和地呼唤着。
厂门口不再有铁栅栏的把守,正对着碎石铺成的小广场上有了新的标识,贺兰山·1958创意产业休闲区映入眼帘。过去与现在的交错,又成了未来的记忆,与这山绵延而存。
1958,是一首老序曲,谱写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山是一清二楚的,它看着山下的磷矿厂意气风发,烟囱里冒出的白烟似挥舞的旗子,机器轰隆隆的嘶鸣像是战斗的号角。工人们在一日的劳作后,欣赏着山的峻拔,山风拂过汗津津的身体,凉爽卸下了所有的疲惫。
2025,山还是立在那,山风还在吹,那些人怀揣着的青春早已失了水分,湮没在泛黄的日历中。一切似乎还在,一切似乎都不在了。
最后一丝夕阳恋恋不舍地从厂区楼顶移开了,隐没在山巅。我的影子在空旷中更显单薄,老厂房和斑痕累累的集装箱,都在静默地看着我。
东边大片的空地做了营地,散放着几顶白色的帐篷。虽不是周末,但还是有拖家带口来纳凉的,围坐在一起,烤着肉吃着西瓜,远眺着山影。
远山下,广阔的荒原向东延伸扩散,褐色的土地上长了草,大都是黄绿相间,唯有树是葱郁的茂密的,独立于荒原之上,如地标。
吉他声从另一侧传来,悠扬低沉,缓缓掠过心田、萦绕在空荡中。赭黄色的小楼改成了魔法书院,外部保持着岁月侵蚀过的痕迹,沧桑沉稳。内里却是明亮,一层层崭新的书架列着畅销书,书香气扑面而来。在这里看书,心很快就能沉浸下来,因为有了魔法的加持。
能拉回记忆的,是旧楼旧颜的磷矿石博物馆,陈列着的矿石不再闪着光,幽幽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怀念像风,再也回不去了。
青石道旁丛生的杂草,每走一步,都似踩着荒凉。唯有两棵果树依旧茂盛着,绿色的小桃缀满了枝头,未被岁月侵扰过。
时代的印记还在,记忆就不会流逝。
□阿棉(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