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任丽芸的微信通讯录里,160多个好友名字后都小心备注着“患”字。这不是冰冷的病历档案,而是她与患者间最温暖的“生命热线”,深夜咨询、康复报喜、偶尔的焦虑都由此直达心底。这一切,源于她发起的一场“几乎不可能”的阻击战——用自创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狙击公认“无特效药”的高危型HPV病毒,而这种病毒的持续感染,正是通往宫颈癌的主要路径。
从手术台到防线前移:与病毒赛跑的坚守
阻击战的开端,源于难以释怀的无力感。2024年在外院进修时,任丽芸常与手术机器人、腹腔镜为伴,为年轻宫颈癌患者做切除手术,“每天切9个,心里特别难受”。一位29岁晚期患者术后复发却无救治余地,其母亲绝望下跪的场景,让她决心将战场前移:“必须在癌变前阻断病毒!”
业内公认HPV感染无特效药,许多患者花费上万元却收效甚微。但作为共产党员的执着和医生的天职让她不肯放弃,她熬过无数个夜晚,翻阅中医药典结合现代医学,摸索出“宫颈上药+中药灌洗”疗法。两年多时间,167位患者中好转率90.48%,转阴率67.13%,成效显著。
双向奔赴的信任:用责任点亮希望
疗效引来了宁夏及内蒙古等地的患者。6周一个疗程,总费用约1500元,远低于市场“特效药”。遇着急诊患者,任丽芸总是先治疗再挂号,“不能让钱成为阻断健康的门槛”。
中卫一位感染16型HPV5年的患者,每天坐高铁来银川治疗。赶到时往往已过中午下班时间,任丽芸便在诊室等候,治疗后让患者赶1点55分的高铁返程。“她总道歉,我说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一个半月后,患者HPV转阴,通过12345热线表达感激。
因患者多为职业女性,“延迟下班”成常态,诊室灯光总为赶路人亮着。曾有六七个患者需周末治疗,大雪天里她毫无怨言:“这是使命,不能让她们发展成宫颈癌。”为保护隐私,她单独添加160多位患者微信,一对一沟通指导至深夜。
对任丽芸而言,成功是75岁转阴患者送来的杏子,是被4种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治愈后邀她吃早茶,是年轻患者转阴后报喜“终于怀上宝宝”。如今,她的疗法已获国家专利,新目标是创建辐射西北的宫颈病变治疗中心,让更多患者重写人生剧本。
记者 沈亚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