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马术运动也正从“小众贵族项目”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这项兼具优雅与力量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魄,更能滋养心灵。近日,记者采访了宁夏铭州马术俱乐部资深教练王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马术运动的魅力所在。
身与心的“双重赋能”
“很多人觉得马术只是‘骑马散步’,其实它的健康价值远超想象。”谈及马术对健康的帮助,王谦首先介绍了其独特的运动属性——这是唯一一种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同时发生的运动形式。
在身体锻炼层面,王谦以日常教学为例进行解释:“骑手骑马时,看似是马匹在动,实则全身肌肉都在协同工作。腹部核心要稳住躯干,臀部肌肉要缓冲颠簸,腿部得轻轻发力给马匹信号,手臂还要柔和控制缰绳。长期坚持,不仅能练出匀称的腿部线条,还能改善含胸驼背的体态。”
据了解,马术对感官和心肺功能的提升也很显著。骑手必须时刻关注马匹状态和场地环境,眼睛要判断距离和马匹反应速度;马匹运动时带动的节律性活动,会让呼吸自然加深加快,长期下来心肺活力会明显提升。
除了身体层面,马术在心理疗愈上也能起到一定作用。“马匹是天生的‘疗愈伙伴’,它们对情绪的感知特别敏锐。”王谦告诉记者。
驾驭马匹的过程也是建立信任与自信的过程。想让马匹配合,不能靠蛮力,得用耐心和稳定的情绪跟它沟通。特别是第一次成功让马匹完成转弯、慢步等动作时,驾驭者与马匹之间就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5~8岁是最佳启蒙阶段
“很多人觉得马术门槛高,其实是误解。”针对大众对马术参与门槛的疑问,王谦给出了明确答案:马术是极少数能实现男女同场竞技、年龄跨度较大的运动。
王谦对记者说,事实上,只要身体没有重大先天性疾病,没有严重的骨骼畸形或运动障碍,几乎所有人都能参与。
休闲骑乘对体能要求不高,俱乐部会根据学员情况匹配温顺的教学马,比如给老人选步伐平稳的成年马,给孩子选体型小、性格温和的 pony马,确保安全又能享受乐趣。若想从事专业马术运动,5~8岁是最佳启蒙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柔韧性、协调性和学习能力都强,能更快掌握基础动作和人马沟通技巧,为后续发展打下好基础。
三大基础保障:场地、教练和装备
“想学习马术这项运动,必须把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谈及如何科学练习马术运动,王谦将安全要点归纳为“三大基础保障”。
首先是场地和马匹的选择。“一定要选正规俱乐部,正规场地的地面经过专业处理,能减少马匹滑倒、骑手摔伤的风险;正规的俱乐部会定期检查围栏、障碍物,排除不安全的风险。”王谦强调,初学者绝不能随便找“散马”骑行。正规马术俱乐部的教学马都经过至少2年专业训练,性格温顺、对指令反应稳定,能很好地配合初学者,避免因马匹失控引发意外。
其次是专业教练的指导。“不少人觉得‘上马就能骑’,其实错误的动作不仅没效果,还容易受伤。”王谦说,专业教练会从上马、下马的姿势教起,纠正发力方式,“比如教你用腿部发力代替手臂,用核心稳定身体,这样才能避免肌肉损伤,真正达到锻炼效果。”
最后是装备和保险。头盔是马术运动的必备装备,必须选择符合安全标准、尺寸合适的头盔,它能在摔倒时保护头部;初学者建议穿护甲、缓冲撞击;马靴和马裤也不能少,马靴的鞋跟能防止脚从马镫滑落,马裤能减少腿部摩擦。同时,正规俱乐部会要求学员购买马术专项保险,让学员骑得更安心。
特别提醒
初学者每次训练40分钟为宜
针对初学者的运动时长,王谦给出了具体建议:“行业里有个说法叫‘一个鞍时’,也就是40分钟左右,这是初学者每次训练的最佳时长。”
他解释,初学者的核心、臀部、腿部肌肉通常比较薄弱,且还没掌握正确发力方式,“一次骑太久,肌肉容易过度疲劳,不仅会酸痛,还可能因为无力维持平衡增加摔倒风险。”
初学者每周建议骑2~3次,每次骑40分钟后再做10分钟拉伸,重点拉伸腹部、臀部和腿部肌肉。等身体适应运动节奏后,再在教练指导下慢慢增加时长和强度,比如从慢步过渡到快步,这样才能既安全又有效,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肌肉损伤或运动疲劳。
王谦说:“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马术、爱上马术。马术不是遥不可及的运动,它能让你在与马匹的互动中,收获健康的身体和平和的心态,享受那份优雅与力量的美。”
小贴士
练习马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身体姿势:避免驼背、前倾或身体重心不稳,保持背部挺直,重心在马鞍中心线上;
●手部动作:握缰绳不宜过松或过紧,手臂自然弯曲,不能僵直;
●脚部动作:脚后跟要紧贴马鞍底部,不能上浮或垫脚;
●行为动作:不能从马匹后方靠近,下马前要先脱离脚蹬。
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