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

伟大抗战精神必然代代相传 2025年09月04日  宗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从1931年9月18日日寇悍然侵占东北,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4年里,四万万同胞用血肉之躯筑成一道道长城,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唱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民族最强音,发出了“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震天怒吼。

在国家危亡之时,无数热血将士挺起不屈的脊梁,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无数老百姓用最朴素最无私的行动诠释家国担当,肩负起民族兴亡的千钧重担。正是千千万万子弟兵的流血牺牲,数不清的黎民百姓毁家纾难,为脚下土地而战,为民族尊严而战,铺就了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实路基。

无数抗日英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彰显民族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每一个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故事,不仅闪耀英烈的大无畏气概,更凝聚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迸发的巨大精神力量。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誓死不当亡国奴。家国一体,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情怀;以身许国,是中国人民基因里最闪耀的光芒。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反抗日本侵略者,不只是战场上的短兵相接,还是捍卫民族尊严的精神决战。14年抗战无可辩驳地表明,中华民族是当之无愧的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是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选择的不屈姿态。一个个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一声声回荡在岁月长河中的誓言,是民族精神的永恒灯塔,必将在民族血脉里代代相传。崇高的民族气节、无私的献身精神,构筑起抵御外侮的精神长城,也是托举国家前行的巍巍脊梁。最高的丰碑在山巅,更在人心深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靠英雄诠释,也靠薪火相传。抗战精神不朽,民族气节长存。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永远不可能被征服。一个流淌着英雄血脉的民族,必然会以浩然之气屹立世界东方。

不畏强暴,才会背水一战;血战到底,才有胜利希望。14年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超3500万军民伤亡,一抔热土一抔魂。多少将士心怀必胜信念,前赴后继,留下“魂魄毅兮为鬼雄”的不朽篇章,写就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必胜信念,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决不退缩;必胜信念,就是战士赴汤蹈火的动力;必胜信念,就是创造战斗奇迹的武器。没有必胜信念,何来抗战到底?没有必胜信念,哪有最终胜利?心怀必胜信念,才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才会有成千上万的将士视死如归前赴后继,在漫长又艰苦的抗战过程中百折不挠,在一场场殊死搏斗中咬牙坚持,以铮铮铁骨令日寇闻风丧胆。

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中流砥柱,重新点燃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火光,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气壮山河的民众觉醒与万众一心,有力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奠定了战胜侵略者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让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共产党人总是冲锋在前、牺牲在前,用鲜血和生命践行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根据地,党领导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但粉碎了围堵封锁,还极大地带动并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对共御外侮并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伟大抗战精神,是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浴血淬炼的精神丰碑。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不畏强暴、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永远铭记,他们创造的抗战精神必须代代传承。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永远激励我们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弘扬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继续以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披荆斩棘,以坚忍不拔的强大意志力应对一切重大挑战,不断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使命。步入新时代新征程,前进道路上,有多少硬骨头要啃、有多少难题要破、有多少实事要办。越是艰难险阻,越需要昂扬的爱国热情,越需要一往无前地冲锋陷阵。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爱国敬业、发光发热,就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生动的传承,就能在传承中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银川晚报推出“抗战14载 山河铭记 胜利80年 精神永存”特别报道,就是要铭记历史,更好传承发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