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漫步于典农河畔的一处小微公园,这里呈现阶梯式的布局,公园里集合了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沥青等多种海绵设施,被赋予“海绵”属性的公园不仅能够蓄滞雨水,也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憩、健身的场所,更成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空间。
海绵公园不仅是城市中滞蓄净化雨水的枢纽,更是市民共享的“城市绿肺”与“幸福乐园”。通过一个个公园串联起了城市绿地、水系及生态图景,让周围群众得以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移步换景,也让一幅“绿意浸润、城水共生”的生态画卷,在“塞上湖城”徐徐铺展。
01 因地制宜造景 让风光与“海绵”完美结合
位于金凤区金凤五路南侧典农河畔的一处小微公园,已成为附近宝湖锦都、宝湖印象等小区居民的休闲纳凉地。“真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的一处公园,紧邻着典农河,蜿蜒的步道旁还有不少可供居民休憩的长椅。”宝湖锦都小区居民刘女士说,从金凤五路逐级而下,公园由绿化带和防洪阶梯分为了三级,每一处都根据地形修建健身步道,极具西北特色的沙枣树、杨树长势丰茂,诉说着守护典农河安澜的悠长历史。
在供市民游玩的同时,典农河畔的这处公园还具备海绵和生态调节功能。通过对雨水调蓄、净化、再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湿地环境的水质也得以净化,在改善地表水质的同时,逐步恢复河道生态自净功能,促进水资源环境改善,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综合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公园里还新建了不少生态树池,也被称为透水树池,是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净化和滞留等功能的海绵设施。通常由一个预制的混凝土箱,介质土壤、雨水溢流、地下排水系统和植物组合而成。根据做法不同可以分为简易式生态树池、滞蓄型生态树池、净化型生态树池。
02 利用城市空地 打造城市休憩空间
充分利用城市空地,“见缝插针”为城市增“绿”添“彩”,作为银川市2025年民生“十心”实事中休闲健身“悦心”实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街(大连路-沈阳路)带状海绵公园过去是一块土地裸露、缺林少绿、生态环境脆弱的闲置地。通过海绵公园建设,以凤凰北街为主轴线,以两侧林带为次轴线,将公园划分为“一轴、一环、多点”的总体布局,连接起了园内分散的地块,构建了14处景观节点,并根据现状排水流向和设计场地地势标高,设计了5个雨水排水分区,嵌入了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体”,将其打造成了功能复合型城市公园绿地——“闻香园”,进一步激活了凤凰北街沿线活力,也激活了银川市中北片区宜居宜业空间价值。
建设前后,园内主干道及支路均采用透水砖铺装。下雨时,道路雨水会先经过透水砖进行下渗,下渗饱和后,无法下渗的雨水便会排向碎石集水沟和下沉绿地,而超径流总量控制率的雨水,则会通过溢流雨水口收集排入北侧雨水通道内排出,进一步提高了片区滞蓄排涝的能力,为片区注入全新的活力与韧性,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03 改造低凹空间 提升城市调蓄雨水能力
大连路绿地海绵化改造利用高架桥下大块下凹空间,采用“堰式+闸门”的方式,在大连中路与阅武巷交接处道路南、北两侧排水主管上各设置1座截流井,通过一根截流管接入新建北侧绿地,达到蓄水的目的。
“收纳该片区一部分径流雨水,超量雨水由大连路北侧雨水主管道排放至大连中路-福安巷交界口以北的雨水泵站,经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北面王家湖。”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将绿地进行海绵化改造,通过结合原有泄洪通道地形,打造了生态旱溪及休闲步道的景观,成为连接各个活动、休闲景观节点的纽带,结合场地形态设计休闲廊架,形成了一个可遮阴避雨、可观赏停留的“氧吧”。同时,该地块中段还设计了人行木栈道横跨下凹式绿地,丰富了行人漫步其中的体验感,打造了以海绵蓄水功能、休闲、观光为主题的街角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共享绿色空间。
近年来,银川市通过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生态文明展示、服务民生完美融合,“见缝插绿”统筹推进海绵公园建设,不仅促进了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也大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多个“养眼”又“养心”的公园融入银川市井街区,成为市民们散步健身、休闲纳凉的新去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的海绵设施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让昔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荒废地块,房前屋后闲置的“边角地”,变成了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城市会客厅”。
记者 李鲲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