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大学生志愿者在银川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他们中,有些是返乡的学子,有些是外省份高校的热心青年。得益于他们提供的志愿服务,许多少年儿童度过了充满童趣与欢乐的“七彩假期”,社区服务、企业实践等领域也迎来了一股清新强劲的青春力量。
01 “七彩课堂”进基层
不久前,大学生志愿者贾小帆在银川市学雷锋服务中心七彩假期暑托班结业仪式上收获了“优秀志愿者”证书,她作为代表上台发言时说:“这段经历非常难忘,我收获颇丰,也度过了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暑假。孩子们积极向上,热心好学,一个个暖心的瞬间、一个假期的互相陪伴让我感觉分外暖心。希望孩子们茁壮成长,希望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更多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台下,孩子们拉着她问道:“姐姐,明年你还会回来吗”“姐姐你可要记得我们啊!”
这个暑期,像贾小帆这样的身影,遍布在银川的村社、学校和文明实践站,为暑期注入了温暖的青春动能。
在银川市学雷锋服务中心,12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围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红色教育等主题开设了丰富课程,服务孩子300余名。志愿服务的光与热,在这个夏天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安全又欢乐的天地。
共青团永宁县委同样精心组织开展了“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广泛汇聚青春力量,组织动员了42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共计432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全县37个村、社区,为超过7000人次的青少年带去了一个充实、快乐、富有意义的七彩假期。
志愿者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扎实的课业辅导,趣味英语、科普实验、花样诵读、音乐律动、趣味绘画、非遗传承等创新课程也层出不穷,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为他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窗口,也传递了快乐、陪伴与希望。
今年暑假,贺兰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发布《实践服务点征集令》,招募31名本土大学生组建志愿队,创新打造了“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品牌活动,推出“七彩课堂”“护苗托管”等特色项目。
大学生志愿者倾情付出,带着热情与耐心走进课堂,志愿者既是孩子们的“小老师”,也是他们的“大朋友”,用专业知识辅导作业,用青春活力组织游戏,用真诚陪伴化解孤独。“七彩假期”是短暂的,但它播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
02 外地支教团续写“山海情”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一届届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受到这句话的鼓舞与感召,从东南沿海奔赴西北基层,跨越山海、接力奉献。
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由共青团中央推荐的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该支教团从1999年起,便持续派遣研究生志愿者赴宁夏开展教育支援工作,以实际行动续写“闽宁协作”的山海情谊。2025年,永宁县支教点扩增为两个。
二十余年来,一批又一批厦门大学学子不仅带动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更架起了连通闽宁两地的人文桥梁。
算上今年夏天来到宁夏的第27届支教团,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派遣了414名支教队员。
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宁夏学生获得经济支持完成学业,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发起“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项目,在社会爱心人士和学生之间架起桥梁。目前已累计募集善款1800余万元,资助了近3万名困难学生。
2025年,中国石油大学“油”志“石”干家实践团连续第4年走进闽宁镇福宁社区,为当地青少年及新兴领域群体子女开展“七彩假期”夏令营活动。此次实践不仅聚焦青少年成长,还特别关注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子女的暑期教育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互动,为他们带去知识与温暖。
另外,闽江学院、集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多个高校组织多支队伍前往永宁县开展“七彩假期”爱心课堂活动,共同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课程与丰富的生活体验。
03 青春力量赋能城市发展
“大学生有知识、有活力,但需要精准的平台对接,才能让他们的热情落地。”暑期以来,银川市团委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多维度支持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家乡发展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在资源整合层面,银川市团委联合各级团组织,走访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募集政务实践、企业锻炼、社区服务等各类岗位1282个,综合志愿者所学专业、实践意向等因素进行分配与推荐,最终上岗大学生人数达839名。
更重要的是,银川市团委紧扣银川“三都五基地”建设方向,将“志愿服务”与“家乡认知”深度融合,推出“银川青春行”特色活动。百余名学子走进志辉源石酒庄、沃福百瑞枸杞基地、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等点位,实地参观生产线,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互动,深入了解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的前沿技术及发展脉络。大学生们由衷感慨:“原来家乡产业发展处于前沿,文旅行业发展也有很多亮点,这让我们看到了家乡的潜力,毕业回来工作的想法更坚定了。”
这些举措不仅为青年学子搭建了认识家乡、服务家乡的桥梁,还帮助他们深入村居基层和各行各业,为大美银川建设添砖加瓦。
青春之光,点亮了童真的梦想,也映照出城市的未来。初秋,校园逐渐热闹起来了,但志愿服务的温暖与能量仍在延续,未来也必将有更多志愿力量参与进来,继续传递温暖。
记者 陈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