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走在阅海边的环湖绿道 聆听一首生态与人文的交响曲 2025年09月08日  李尚

当秋日的微风拂过阅海,芦苇荡泛起轻柔的波浪,银川城北便迎来了最令人心动的季节。串联起这片秋日胜景的,正是阅海边的环湖绿道。它如一条翡翠丝带,蜿蜒环绕着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将湿地、湖泊、林木与城市建筑巧妙串联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在这里,每一次奔跑、每一程骑行,都是与自然的对话、与城市的共鸣,既承载着银川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也映照出银川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01

充满活力的美丽绿道

若从空中俯瞰,阅海边的环湖绿道宛如一条精心铺就的红色缎带,轻柔环抱着碧玉般的湖面。这条全长20公里的绿道,不仅是连接城市的脉络,更是一件宏大的大地艺术杰作。

秋日,树叶与湛蓝的湖水交相辉映,美得令人屏息。绿道两侧,近一人高的芦苇随风摇曳,在城市中隔出一片幽静天地。漫步其间,仿佛被自然温柔环抱,还能闻到湖水微带清甜的气息。

“我最喜欢傍晚时分来这里拍摄。”摄影师丁扬常在工作之余捕捉银川的城市风光,制作短视频分享。他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注视着屏幕中的画面——夕阳西下,整条绿道仿佛被镀上金边,跑步和骑行的人们化作剪影,在天地间演绎着生命的活力。

绿道沿途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休息驿站,这些设计精巧的驿站如同散落的珍珠。有的造型如展翅的飞鸟,有的似湖中的贝壳,既美观又实用。清晨,老人们在此练习太极拳;午后,宝妈们推着婴儿车在此小憩;傍晚,这里则成为年轻人相约见面的浪漫地点。

02

一片土地的生态巨变

阅海的前身名为“大西湖”,曾是国营西湖农场地域内的一片湖泊湿地。

“小时候我常来这儿玩,那时这里还都是鱼塘和农田。”退休教师刘志荣感慨道,如今他每天都会来绿道散步。“根本想不到当年的郊野之地,能变成今天这样的城市美景。”

2000年后,西湖农场决定通过土地置换,收回原承包给个人的养殖水面和鱼塘,实行统一管理,逐步恢复原始生态地貌。当时的农场提出发展“四水产业”,即水产养殖、水禽饲养、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上观光旅游。

之后历经建设施工,至2004年6月,阅海湿地公园一期工程正式竣工。工程清除鱼塘堤坝,连通湖面水系,使湖区水域扩大至1.2万亩。

站在今日风景如画的绿道上,往日的鱼塘已化作碧波万顷,泥泞土路变为平整绿道。刘志荣也成为这里的常客:“看着湖上飞翔的鸟儿、来往行人脸上的笑容,心里就特别踏实。”

03

四季有景,常看常新

这条环湖绿道的设计不仅注重生态功能,更融入了深刻的美学思考。绿道景观遵循“四季有景”的原则:春季,沿岸杏花、桃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夏季,湖中荷花亭亭玉立,芦苇荡郁郁葱葱;秋季,金黄树叶与碧蓝湖水相映成趣;冬季,雪后的绿道别具静谧之美。季节的更迭,为银川市民带来常看常新的视觉体验。

整条绿道有机串联起景区、景点、广场与驿站,并因地制宜对岸线步道、桥体和树木进行亮化。项目实施后,环湖绿道夜景已成为集生态涵养、历史人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级综合性景观。

丁扬的短视频账号已积累了两万名粉丝,每一条内容都收获大量点赞。“夕阳中的绿道剪影,与湖面、远山构成绝美画面。这里无疑是银川城市形象的最佳代言。”

04

健康生活的新地标

这一环湖绿道已成为银川市民健康生活的新地标。每天清晨和傍晚,这里都会聚集大量运动爱好者,形成独特的城市健康文化。

“这条环湖绿道太棒了!我和孩子一起骑完了整个环湖线路,湖光山色尽收眼中,”市民魏宏亮高兴地分享。他们一路骑行、拍照、观察水鸟,乐趣盎然,毫无倦意。

2025年3月,这里成功举办了环湖走跑活动,吸引逾千名健身爱好者参与。活动设9公里和18公里两个组别,选手们沿团结路、湖边的徒步道行进,在自然清风中释放活力。

绿道不仅提供了运动空间,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许多市民在这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相约锻炼、交流。傍晚时分,智能灯光依次点亮,如珍珠项链般环绕湖水。跑步者的身影与湖中倒影相映成趣——这条环湖绿道,不仅承载着银川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更蕴藏着这座城市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的向往。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