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从笔筒到夜灯 她把乐高边角料 拼成生活里的光 2025年09月08日  吴璇

走进银川市民赵敏的家,你会看到许多用废旧乐高积木搭建的巧妙创意。那些拼完套装后剩下的零散积木,在她眼中并非无用的边角料,而是开启创意之门的钥匙,为居家生活注入别样的光彩。

01

积木“余粮”的收纳烦恼

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赵敏家的客厅,空气中隐约浮动着木质与塑料混合的气息。赵敏和8岁的儿子小宇正专注地拼搭一套乐高城市系列积木。小宇稚嫩的手指灵活地在积木块间穿梭,赵敏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偶尔接过儿子递来的积木,稳稳地嵌入合适的位置。

完成一套积木后,母子俩虽成就感满满,却也为眼前的景象犯了难——剩下的几十块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积木,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散落在拼搭桌和地面上。

赵敏望着这些积木,不禁陷入思索。之前为了收纳这些“余料”,她没少费心,也买过不少收纳盒。可积木种类太多,大小形状不一,分门别类既耗时又麻烦,下次想找的时候依然不方便。“总不能一直让它们这么散着,太浪费了。”赵敏心想。

有一次整理书桌时,她看着桌上散乱的笔,又瞥见旁边收纳盒里的乐高余料,突然灵光一闪:“能不能用乐高积木做个笔筒?”说干就干。她挑出红、黄、蓝等鲜艳的积木块,像搭小房子似的一层层拼起来。不一会儿,一个色彩缤纷、造型别致的乐高笔筒就做好了。把笔插进去,原本单调的书桌瞬间多了几分生动和趣味。

这次尝试,让赵敏看到了乐高余料的全新可能,创意的种子,也在那一刻悄悄发芽。

02

从单一到多元

创意家居逐渐成型

有了笔筒的成功案例,赵敏的创意如被点燃的火焰,越烧越旺。她开始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寻找灵感,让那些乐高余料悄然融入更多家居场景。

一天晚上,小宇怕黑不敢独自睡觉,赵敏便萌生了为他做一盏小夜灯的想法。她挑选出透明和半透明的乐高积木,仔细规划灯罩的形状。先用水晶般的透明积木搭起灯柱,稳固又通透;再用蓝、粉、黄等半透明积木,一块块拼接出花瓣造型的灯罩。插上电源后,柔和的光芒透过彩色积木弥漫开来,恍若把一片星空温柔地装进了房间。小宇在这盏独一无二的小夜灯陪伴下,安心地进入梦乡。赵敏也再一次体会到,创意所能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家里素白的开关总显得有些单调,赵敏决定为它们穿上“花衣”。她用米色积木围绕开关做成边框,再用粉色和白色积木拼出小花装饰,旁边还搭了一个浅棕色的小梯子,并放上一只乐高小猫玩偶。原本平平无奇的开关,瞬间变成了一个微缩的童话角落。每次开灯,都仿佛能听见小花轻轻开放的声音,看见小猫在梯子上欢快跳跃,为日常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客厅的旧纸巾盒用了多年,赵敏决定用乐高余料为它改头换面。她精心挑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颜色的积木,像拼拼图一般,将它们巧妙组合成一个方形的纸巾盒。顶部留出恰到好处的开口,便于抽取纸巾。这个七彩斑斓的乐高纸巾盒被摆上茶几后,立刻成为了客厅的视觉焦点。来访的朋友见了,都忍不住赞叹:“这也太有创意了吧!”

03

成为情感交流的纽带

赵敏的创意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居家生活,也成为了她与孩子、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和儿子一起拼搭乐高余料,成了母子俩最温馨的亲子时光。每次准备制作新物件时,儿子都会积极参与——从挑选积木颜色到尝试不同的拼接方式,他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有一次,儿子自己用剩余积木拼出了一辆迷你小汽车,特别兴奋地拿给我看。”赵敏说道。她还会将自己用乐高余料制作的作品分享到社交平台上,精美的乐高笔筒、温馨的小夜灯等照片一经发布,便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大家纷纷留言询问制作方法,赵敏总是耐心解答,甚至还会录制简单的教程视频。

渐渐地,她结识了许多同样喜爱用乐高创意装点生活的朋友。大家在线上交流心得、分享灵感,原本只是个人的小乐趣,渐渐变成了一场充满创意的社交互动。

04

创意无限

生活持续“乐高化”

如今,赵敏家中的许多角落都留下了乐高余料的创意痕迹:书房里有乐高拼成的手机支架,方便她看网课;厨房里有乐高杯垫,保护桌面免受烫痕;孩子的房间里,还有用积木搭建的小型玩具城堡,那里是小宇和小伙伴们最爱玩耍的天地。

对于未来,赵敏充满期待。她计划用乐高余料制作更多实用而有趣的家居物件,比如为孩子的书架添一对乐高书立,或在玄关处拼一个带挂钩的乐高装饰板。她还希望组织一次线下乐高创意分享会,邀请身边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参与,用乐高余料创造更多可能。

“这些看似无用的积木余料,其实蕴藏着无限的创意。”赵敏微笑着说,“只要愿意想、愿意做,就能让生活变得更有趣。这也是我最想传递给孩子们和朋友的理念——生活中的小美好,往往源于对细节的用心和创意的发掘。”在赵敏的世界里,乐高余料的创意之旅才刚刚启程,更多的惊喜,正等待被一一创造。

记者 吴璇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