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银川市教育局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通过加强师资补充、优化队伍结构、完善培养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持续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
01
刚性引进+ 柔性引才
强健教育“蓄水池”
“人才是第一资源”。银川市始终将教育人才引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多措并举拓展师资来源,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今年以来,银川市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提供施展才华的讲台。通过协调新增教职工编制926个,成功引进公费师范生294名,招聘事业编制教师998人,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原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811名,补充事业编教师后新增硕士研究生超过80名,同比增长9.9%,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师资荒”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我们学校虽是一所新建校,但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团队由面向全国严格择优选拔的优秀教师,以及从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引进的公费师范生共同组成,其中公费师范生达30人。这支队伍不仅教学认真负责,教研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银川市阅海湾高级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刚性引进的同时,银川市不断深化“柔性引才”机制。围绕“十万大学生留银”计划和人才政策授权松绑清单,联合区内高校、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专场招聘与政策宣讲10余场。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正选择银川、扎根银川、共建银川。
“银川市教育局根据学龄人口增长预测和扩招学校的实际需求,提前谋划、统筹布局,近几年新建、扩建多所学校。同时,积极与市委编办、自治区教育厅对接,最大限度争取各类人才分配名额。这些专业教师的补充,不仅缓解了师资紧缺,也为我市教师队伍注入了新活力。”银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系列扎实举措,不仅拓宽了教育人才的“蓄水池”,更显著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为银川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02
送出去+请进来 银川名师这样炼成
银川市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既注重量的增长,也重视质的提升。今年选派7名教师参与新一轮中央“组团式”支教帮扶,有效支援了教育薄弱地区;安排8名优秀干部和青年教师赴闽宁镇推动集团化办学实践;组织75名骨干教师赴福建、浙江、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进行跟岗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为银川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银川市今年组织开展了49个“三名”工作室年度考核,召开2次座谈交流会,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和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共推荐第十九批国家高层次教学名师19人,审核申报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102人;顺利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畅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在全区率先建立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实验小学两个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沉浸式学习、实践与研究一体化的成长平台,全面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银川市始终秉持“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的理念,不仅从制度上予以保障,更从情感上给予关怀,让优秀人才安心从教、热心从教。今年,银川市教师秦春娟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称号,她以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成长的感人故事,成为我市教师队伍的生动缩影。像她这样的一线榜样不断涌现,我市还推荐入选全国头雁教师2名、全国优秀青年特教教师2人,一批批优秀教师正以卓越实践诠释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新增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8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实现了“量”的积累,更完成了“质”的飞跃。尊师重教、见贤思齐的良好生态在银川蔚然成风。
03
待遇保障+光环加身 让教育回归本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银川市系统施策、多措并举,持续优化教师保障机制,全方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在待遇保障方面,银川市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要求,尤其注重加强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切实增强教师的获得感与职业吸引力,让广大教师劳有所得、优绩优酬。
金凤区良田中学的马世乐是一名普通的乡村青年教师,每天开车往返于市区和学校之间,她乐此不疲。一方面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因农村教师待遇得到了切实保障。“我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除了工资和绩效,还有乡镇工作等各类补贴,职称评审方面也有政策倾斜和直评机制,这让我们能够更安心地扎根农村。”马世乐说。
为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银川市加大优秀教师宣传表彰力度。每年教师节,表彰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优秀)教师,通报表扬市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银川真正让教书育人的榜样“立”起来、“亮”起来、“学”起来。同时,在教师节前后同步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展播、全城“为教师亮灯”等系列活动,点亮教师荣光,传递城市温度,推动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银川市始终将师德考核评价贯穿教师准入、培养全过程,对师德违规行为严打击、“零容忍”,“严”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此外,为教师减负、让教育回归本质,是广大教师一直以来的心声。近年来,银川市建立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和进校园社会事务“白名单”,严格规范各类互联网平台及APP进校园,确保学校每年仅接受一次综合考核,最大限度减少非教学负担。同时,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银川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还给课堂、还给学生、还给教育本身。
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