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年轻人的肺为什么会“未老先衰” 2025年09月10日  刘威

近日,某知名直播电商主播宣布,因个人健康原因,将正式退出直播行业。该主播在直播中称,经医生诊断,其肺功能年龄相当于95岁,并伴有肺气肿、肺大疱等问题。30岁的年纪95岁的肺,为什么年轻人的肺会“未老先衰”?肺功能下降又有哪些预警信号?日常又该如何呵护我们的肺部健康?本期请随记者一起来了解预防肺部“未老先衰”的保健知识吧。

1

肺功能有多重要?

“肺功能是衡量呼吸系统健康的核心指标,直接决定氧气摄入与二氧化碳排出效率,深刻影响全身器官功能。你可以把肺想象成身体的‘中央供氧站’,它负责把空气中的氧气吸入,再输送给血液,供应给大脑、心脏等所有器官。同时,肺还把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体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张建银介绍。

肺功能好的人,往往精力更充沛,不容易感到疲劳;运动时更轻松,耐力更好;身体免疫力更强,能更好地抵抗呼吸道疾病。

而肺功能弱的人,一旦进行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就会气喘吁吁。肺功能差,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另外,心肺功能太差可能导致手术无法进行。比如,有些患者肺功能低下无法耐受麻醉,手术中呼吸衰竭的风险性过高,或可能导致术后恢复困难。

2

如何检测肺功能?

其实,肺的年龄只是一种比喻,往往用来形容肺功能的健康程度。肺的年龄和一个人实际年龄并非完全挂钩,它更像肺功能的“健康打分”。临床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肺功能的情况。

张建银具体介绍,肺功能检测是判断气流受限程度、诊断和评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的“金标准”。肺功能检测除了能判断气流受限程度还可诊断限制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疾病等。检测时,您只需按照医生的指令,用力向吹口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尽全力、最快速度地一口气呼出,直到呼不动为止。

另外,通过胸部CT检查,可查看是否有肺气肿、肺大疱、急慢性感染、间质性肺疾病、肿瘤、尘肺等疾病。

3

肺为何会提前“衰老”?

其实,年轻人的肺功能不会无缘无故地急剧下降,它通常是一个长期、缓慢受损的过程。在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外部因素在不断给肺增加压力,让它未老先衰。

肺功能下降的“隐形杀手”首当其冲是吸烟,包括电子烟,它们是损伤肺部最直接的方式。长期暴露在雾霾、汽车尾气、粉尘环境中,也会持续刺激和伤害你的呼吸道。

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年轻人肺功能下降的“幕后凶手”。 缺少运动会让呼吸肌变“懒”,肺功能自然就会退化。长期熬夜、压力大会削弱免疫系统,让肺部更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攻击。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比如高油高糖的饮食会增加身体炎症水平,也不利于肺部健康。

遇到感冒时,很多年轻人总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不及时治疗,反复感染会让肺部反复发炎受损,久而久之,肺的收缩力、通气效率都会下降,并且提前进入衰老模式。

4

注意肺功能下降的信号

肺功能变差了,身体也会发出预警信号,只是很多人没在意。以下这些肺功能变差的信号,需要多留意。

●呼吸不畅: 平时总是感觉呼吸不畅,喜欢持续性深吸气,即使大口呼吸仍感觉空气不够,尤其在安静状态下反复出现。常有这种表现排除是焦虑引起外,就要警惕是肺功能下降了。

●运动耐力下降:从前能轻轻松松上五层楼梯,而现在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胸口还出现压迫感。从前散步运动都无异常,而现在走一二百米就需要停下休息。

●长期轻微咳嗽:明明没感冒,却总是不受控制的咳嗽,尤其在遇到冷空气或吹空调、以及受到油烟刺激后容易被诱发。

●说话气短:在日常对话中,每说几句话就感觉不适,需要停顿换气,并且在说长句时,常常因气息不足导致末尾声音减弱,使人听不清。

5

保护肺健康做好这几件事

一旦肺功能出现异常,不仅影响自身功能,还可使其他器官出现供氧不足。生活中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保护好肺功能。

戒烟:这是保护肺功能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措施,对吸烟人群来说,任何时候开始戒烟都不晚。

让肺湿润: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喝水,保持呼吸道及肺部的润滑,避免干燥引起咳嗽不适。

远离污染环境: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佩戴合规的口罩。工作中接触粉尘烟尘时,务必做好职业防护。

坚持规律运动:慢跑、徒步、羽毛球、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都有益处,可提高肺活量、改善膈肌功能等。但慢阻肺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运动。

练习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这是慢阻肺患者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也能帮助健康人提升呼吸效率。

小贴士

平时多吃点肺喜欢的食物

日常保养肺脏,不妨巧用食疗方法。日常少吃辛辣燥热之品,可多食用养肺润肺的食材,如:银耳、木耳、燕窝、薏米、蜂蜜、百合、萝卜、莲藕等。另外,像雪梨、甘蔗、菠萝、苹果、柚子、柠檬、山楂等水果也可以多吃。肺不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杏仁、核桃。杏仁可润肺、止咳,而核桃具有润燥化痰、温肺润肠的作用。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