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多彩的校园里朝气蓬勃,到处回荡着欢快的笑声。在人群中,有这样一些获得了帮助的高校学生,他们有的家境贫寒、生活艰苦,有的家人身患重疾、因病致贫,导致学业曾经举步维艰。在知识的原野上,每名学子都应是自由奔跑的追梦者,而非被困境束缚的徘徊者。近年来,为了不让学子们因贫困阻断大学梦,银川市多方联动、合力托举、倾情护航,应助尽助保障学业,用爱的火炬照亮学子们的逐梦之路。
A
救助政策照前路 学子逐梦添动力
“妈妈,社区姐姐们送来的新被褥、笔记本我都用上了,邻居阿姨塞来的特产也分给舍友了,一切都好,您放心……”9月10日,和煦的阳光照在宁夏医科大学2025级新生罗佳佳(化名)的脸上,怀揣医学梦想的她笑起来温暖而明媚。
“学医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罗佳佳神情坚定地说,“我目睹父亲长年遭受病痛折磨,希望通过努力将来能对抗夺走父亲的疾病,还想去拯救更多像我们一样挣扎的家庭。”罗佳佳说。他们一家居住在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同心苑社区,自2018年父亲因癌症去世后,一家人曾陷入黑暗,看不到一丝光亮。“我爱人的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也耗尽了家里所有积蓄,那个时候,我和两个孩子吃饭都是问题,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罗佳佳的母亲姬海霞说。
了解情况后,同心苑社区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当月就为罗佳佳一家办理了低保。每月1300元的低保金,像一双坚定有力的手,稳稳托住了这个濒临崩塌的家。7年来,政策始终如阳光般照进这个家,从不迟到;医保和社保有相应补贴;逢年过节,米面油、礼品卡等慰问品如期而至;水、电、暖、燃气等日常开支也享有优惠政策……一项项扎实举措减轻了一家人的生活负担。社区还为姐弟俩申请了“四个一万”助学金,从小学一直到姐弟俩大学毕业。“助学金每年3000元,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们一份安稳的未来,这笔钱彻底稳住了我们生活的秤砣,真是暖到了我们心坎上。”姬海霞说。
“社区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从来没有让我们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罗佳佳轻声说道。在她的记忆里,社区工作人员用平等和爱,为她编织了一个温暖多彩的童年:儿童节的新书包、春节的棉衣、中秋的月饼……还结对了“爱心爸爸妈妈”,在课后提供作业辅导,暑假里志愿者耐心指导功课,通过参加夏令营她第一次走出家的小世界,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我的行囊,很重很重,装着全社会的爱;我的行囊,又很轻很轻,温柔托起我的大学梦。”罗佳佳说。
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了解到,银川市近日为2025年首批符合条件的171名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发放就学救助金66.2万元。按照政策规定,银川市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子女就读专科、本科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分类分学年可享受每年1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救助金,直至毕业。
B
政策找人精准救助
情系“不声不响”困难群众
今年8月,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兴庆区景墨社区的网格员王薇来到居民小马家,刚一进门,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小马的母亲因患白血病卧病在床,需要长期吃药维持;父亲正默默地整理着一捆捆新鲜蔬菜,准备明天拿去售卖;狭小的客厅墙上贴满了小马获得的奖状,那是这个家庭最耀眼的光。“孩子现在在外地打工,想自己挣够大学的学费。”小马父亲垂下头,神情落寞。
心思细腻的王薇很快察觉到小马父亲的难言之隐——“政策再好,也得有人往前冲、往下落。很多困难群众不好意思开口,我必须要拿出基层工作者的担当,主动凑上去问、追着给办。”王薇说。
该怎么去帮助小马一家呢?当时临近开学,很多助学申请都已截止,王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查资料、翻政策,与上级部门对接,“一定要和时间赛跑,不能放弃任何希望!”年轻的王薇心里满是责任。
即使是周末,王薇仍然没有休息。终于,她看到兴庆区团委推出的“习酒·我的大学”助学计划,她立即通过丽景街街道与兴庆区团委取得联系,一遍遍沟通、说明特殊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晚上回到社区,她独自一人整理申报材料,从入户情况说明到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每项都仔细核对、分类归档。第二天清晨上班前,她顺利把申请材料报了上去,帮助小马争取到最后的机会。
“为人民服务,不分资历深浅。”身为“90后”的王薇淡淡一笑,“年轻一代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全力奔跑中,写进基层的烟火日常。”
据介绍,银川市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发放救助政策宣传册、制作一图读懂及政策动漫微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就学救助政策宣传,让政策找人。各乡镇(街道)利用动态管理、走访入户、调查核实等形式及时摸底掌握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情况,及时宣传救助政策,通过个人主动申请与送政策上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学生做到应助尽助。
C
政企携手送温暖
真情帮扶传温情
8月14日,宁夏大学“青梧自强”志愿服务队奔赴红寺堡镇东源村,开启了资助宣传与乡村振兴调研实践活动。在张良(化名)家,大家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开展了资助政策宣讲活动。这个八口之家仅靠种植的10亩西瓜地和父亲打零工谋生,今年女儿被宁夏大学录取,筹措学费成为全家最大的愁事。队员们讲解了宁夏大学的奖助学金体系,从国家助学金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分级补助,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对“成绩优异+家庭困难”学生的双重支持,再到校级奖学金的评选周期与申请门槛,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讲清讲透。
8月18日,在贺兰县第二高级中学,爱心企业金徽酒业为30名受助学生每人颁发了2000元资助金,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了温暖力量,让爱心企业的善意精准落地。近年来,贺兰县通过“滋惠计划”精准资助近100名学子,助学贷款惠及1622人次,发放贷款金额达1880万元,用实干打通帮扶“最后一公里”。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协调爱心企业慰问困难群众共计500余人,慰问资金达18万元,为困难家庭学子求学之路卸下经济重担。贺兰县总工会、妇联等部门也纷纷行动,通过助学圆梦、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学子们送去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助学格局。
8月26日下午,爱心企业苏州市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向宁夏育才中学捐款6万元,定向捐赠给2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三应届毕业生。此外,该公司两位老师赴银川二中开展捐资助学,共计捐助12万元。走访贫困生家庭时,他们得知一名女生自幼立志参军报国,今年高考以物理组全省前104名(64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被国防科大录取,两位老师当场表示,明年对银川二中的计划捐赠金额将提升至18万元。
8月27日,银川市总工会举行2025年“金秋助学”仪式,现场为139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48.58万元。8月下旬,市总工会开展“小工带你去看岗”活动,带领学子们先后走进宁夏共享装备有限公司、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工会亲水湾职工之家,通过实地探访与线上直播相结合,帮助大家拓宽视野、明晰职业规划,极大地丰富了学子们的实践体验,创新构建了“助学-助业-助成长”全链条服务体系。
“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材;授人以材,不如授人以技。”银川市不仅对受助者提供物质捐赠,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点亮前行的灯、搭建通往梦想的桥,还通过结合受助群体的长远需求,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使学生在享受学校补助的同时,心怀感恩、刻苦学习,并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用燃烧不熄的温暖火炬,照亮莘莘学子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
记者 徐碧颖
图片均由各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