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拉提工作室里,不少学员正跟随教练的指引,进行着缓慢而精准的拉伸。在忙碌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选择这种温和但效果显著的运动方式。
“普拉提是一种身心整合的训练方式。”拥有十年教学经验的资深教练朱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说,注重 “精准控制” 与 “身心合一” 的普拉提,正凭借对体态的改善效果,成为越来越多人青睐的健身方式。
1激活核心肌群,重塑身体姿态
相比其他运动形式,普拉提有着独特的训练理念和价值体系。“普拉提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核心肌群的激活和身体姿态的重塑。”朱漪解释道,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态,如长期低头看手机、久坐办公等,会导致肌肉不平衡和体态问题。普拉提能够针对性地改善这些问题。
普拉提训练强调“核心控制”这一概念,通过对深层肌肉群的激活,帮助身体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相比健身房中常见的力量训练,普拉提更注重肌肉的平衡发展;相比瑜伽,普拉提则更加侧重于身体的功能性改善。
朱漪说:“我遇到过许多学员,他们中有不少都是办公室白领,因为长期久坐,他们通常伴有圆肩、驼背、骨盆前倾等体态问题。通过普拉提训练,他们不仅改善了外观姿态,还缓解了由此引发的肩颈酸痛、下背痛等问题。”
●特别提醒:
普拉提适合几乎所有年龄层的人群,特别是那些需要改善体态、增强核心力量、康复背痛或者寻求低冲击运动方式的人。孕妇、老年人和运动康复者也可以在专业指导下从普拉提中获益。
2精确控制和正确呼吸,是关键
对于普拉提新手,朱漪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许多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急于求成。”她说,普拉提强调的是质而非量,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确控制和正确呼吸。
新手入门最好从专业教练指导开始。建议最初4~6周参加小组课或私教课,每周2~3次,这样可以确保学习正确的技巧和呼吸方法。基础打得好,后续的练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针对不同人群,朱漪提供了不同的训练计划建议。首先,办公室人群可以每周进行2~3次,每次45~60分钟,重点训练肩颈区域和核心肌群,改善因久坐导致的不良体态;产后恢复女性可每周进行3~4次,每次30~45分钟,侧重于盆底肌和腹横肌的恢复,加强核心稳定性;老年人群体可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0分钟,注重平衡能力和柔韧性训练,预防跌倒风险。
●特别提醒:
“最重要的是保持持续性。”朱漪强调,普拉提的效果是慢慢累积下来的,只有坚持训练,才能看到身体发生的积极变化。
3日常中的微练习
对于那些无法定期到工作室练习的上班族,朱漪分享了几个可以在办公室随时进行的经典普拉提动作:
坐姿脊柱旋转:坐在椅子前二分之一处,双脚平放于地面。吸气准备,呼气时从腰部开始向一侧旋转,保持骨盆稳定。每侧保持3~5次呼吸,重复3~5次。这个动作能够缓解久坐带来的腰部僵硬。
靠墙天使:背靠墙壁站立,脚跟离墙约15厘米,臀部、上背部和后脑勺贴墙。双臂呈“W”形缓慢上下滑动,保持呼吸平稳。这个动作有助于打开胸腔,改善圆肩驼背。
桌面式肩稳定:坐直,双手放在桌面上,手指向前。吸气时准备,呼气时将手掌向下压,同时感受肩胛骨向下滑动和微微后缩。重复8~10次,可增强肩带稳定性。
●特别提醒:
朱漪特别指出,这些微练习虽然简单,但如果能够每天坚持数次,对改善体态和缓解肌肉紧张有很大帮助。重要的是在做每个动作时都要注意呼吸配合。呼气时完成主要动作,吸气时回到起始位置。
4避开这些练习的“坑”
尽管普拉提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运动,但练习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呼吸模式是普拉提的核心要素之一。“普拉提采用侧向呼吸法(肋间呼吸),吸气时感觉胸腔向两侧扩张,呼气时深层腹肌轻微收缩。”朱漪解释道,错误的呼吸会大大降低训练效果。
对于有特定健康问题的人群,如孕妇、骨质疏松患者或近期接受过手术的人,需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和教练指导下进行训练。比如有颈椎问题的人,就需要避免某些头部动作,个性化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选择合适的装备也很重要。虽然不需要特殊器械,但舒适贴身的服装有助于教练观察身体排列,防滑袜则可以保证练习安全。
最后,朱漪提醒要避免过度训练,肌肉需要时间恢复和重建。建议给身体留出休息时间,通常同一肌群的训练至少间隔48小时。
●特别提醒:
普拉提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朱漪总结说,普拉提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激发自己的身体。当你能够将普拉提的原则融入行走、坐立甚至睡眠时,你就真正掌握了这项艺术运动的精髓。
记者 李尚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