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承载情感、凝聚人心的“幸福共同体”,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获得感与归属感。近年来,银川市持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通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聚焦民生关切,在“一老一幼”照护、便民商业服务、公共活动空间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推动社区从单纯居住空间向服务均衡、充满活力、富有温度的高品质生活共同体升级,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便捷、舒心的现代生活服务。
01
“一餐饭”串起民生幸福线
完整社区建设旨在解决居民生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补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近日,金凤区双福社区万家社区食堂里座无虚席,中午时分,老年人和年轻上班族同桌用餐,边吃边聊,气氛融洽。“社区食堂饭菜干净、种类多、价格合适,还能和邻居交流。”阅海万家F3小区的居民刘宏说,食堂既解决了外卖贵的问题,又保障了食品安全与便捷,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
该社区食堂可容纳200人,覆盖周边8个小区共5万余居民,以“一餐热饭”为纽带,增进邻里互动与社区凝聚力。双福社区通过深入调研居民需求,创新采用“食堂+集中配餐+万家线上点餐+共享服务”模式,并针对特殊人群推出“爱心餐”配送服务,将热饭菜送至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首先要让居民吃饭方便,‘15分钟生活圈’的定位让食堂服务更精准,这里也成为邻里交流的平台。”双福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堂为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8.5折优惠,并策划“回家吃饭”主题活动,录制家常菜教学视频,方便居民在线学习。
社区食堂也串联起更贴心的养老服务。在西夏区朔方路街道217社区食堂,志愿者小王手提十几份午餐,要在15分钟内送到腿脚不便的老人家中。社区经过调研,针对老年人多、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组建了10人送餐队,分网格配送,并使用保温餐箱,确保饭菜温度不低于65℃。送餐同时,志愿者还会关注老人精神状态、排查安全隐患、了解代购需求。
一些小型社区也通过联合办食堂,解决“一老一小”就餐难题。目前,银川已通过“社区+企业”“社区食堂+物业”等模式建成200多家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点,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社区食堂是完整社区补短板的缩影,既增进了居民感情,也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了听取民意的渠道,推动完整社区建设不断优化,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02
“一个圈”缔造生活高品质
“没想到社区里就有裁缝铺,真是太方便了!”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友爱社区居民胡军感叹道。前不久他衬衣扣子掉了,自己不会缝,出门找了一圈发现,街边的裁缝铺早已难觅踪影。他向社区网格员反映后才知道,不少居民都有类似困扰。于是,社区决定开设一个便民缝纫点。
网格员在摸排中了解到,居民高菊香针线手艺好,50多岁的她之前靠打零工为生,收入和时间都不稳定。社区主动联系她,并提供免费场地,双方一拍即合,“友小新”裁缝铺就这样开张了。“来缝补最多的是快递员,他们工作服磨损快,看着不容易,我从来都不多收钱。”高菊香说。她手艺好、为人实在,渐渐在快递员、货运司机中间传开了名声,每天来找她修补衣物的人络绎不绝。
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依托,社区正通过优化设施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金凤区民生花园小区居民张雨贵有着切身体验:他在社区邻里中心做完健康检查,再去中医室调理身体,随后又上楼到书画室继续作画。从健康管理到文化娱乐,不出社区就能“一站式”满足。该社区邻里中心根据居民需求,设置了健康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党群活动中心三大功能区,涵盖中医诊疗、宝宝照护、书画阅览、社区食堂、心理辅导等多种服务,真正做到让群众“需求不出小区”。
居民的呼声也能被及时倾听和响应。“去年,群众反映电动车充电桩不足,我们对居民电动车数量进行了摸底,并及时增加了充电桩,以满足群众的需要。”金凤区民生花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社区通过构建“党建引领、阵地共建、功能共融、民生共享”的“1+3+N”共建体系,与企业、物业、业委会、警务室等多方联动,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能落实”,切实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自2021年以来,银川市已建成3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97个小区,服务群众超过35万人次。近年来,我市推行“一圈一策”模式,将便民生活圈建设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并与商业体系完善、新业态培育等工作协同推进,持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03
“一站式”激发社区新活力
银川市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推动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氛围,绘就民族团结的幸福图景。
在兴庆区大新镇永泰社区,3200平方米的社区阵地整合了托育中心、康养中心等六大功能板块,实现了15分钟“一站式”便民服务。“社区现在特别热闹,周末总有活动,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居民韩珍表示,通过“最美家庭”“好婆婆”等评选,以及“邻里节”“百家宴”等常态化活动,打破了住户之间的隔阂,促进了互助互信。楼栋微信群成为居民日常互助的平台,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型居住格局。社区还设有非遗文化展示区,展出书法、剪纸、刺绣等作品,吸引居民驻足交流。每周一、三、五,各族居民齐聚一堂,组建由60岁以上老年人构成的乐队,用歌声和乐器传递情感。
永泰社区建立微网格长与微网格员协同的“四知四能”队伍,吸纳青年、劳模、能工巧匠参与“警格+网格”治理,实现服务全天候覆盖。目前已收集居民意见25条,涉及物业服务、公共设施等内容,均按轻重缓急逐项落实。社区还设立“罐罐茶老李议事堂”,将茶文化与议事协商相结合,发挥“党员+能人”双带动作用,广泛收集民意。诸如新友悦享运动公园建设、61路公交开通、路灯亮化、充电站增设、阁第湖翻新等民生实事,都是在茶香中协商推进的。未来,永泰社区将继续深化完整社区建设,努力打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团结和谐的美好家园。
银川市通过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为完整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合市委社工部、市文旅局等部门,整合资源开展丰富活动,增强社区认同与归属感,推进“熟人社区”建设。通过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模式,银川将重点培育试点社区典型案例,形成示范效应,在全市推出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不断补齐社区短板,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