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秋季鼻炎高发 中医调理助你顺畅呼吸 2025年09月24日  刘威

鼻子又痒又堵,喷嚏打不停,眼睛又红又痒……过敏季袭来,恼人的鼻炎严重影响了生活,就想马上终结这种折磨。中医认为,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对付过敏性鼻炎,银川市中医医院推出中医调理“组合拳”,助众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减缓症状、顺畅呼吸。

“针对过敏性鼻炎,我们采用个性化中医治疗调理方案,包括针灸、中药熏蒸、雷火灸、中药治疗、穴位敷贴等。”银川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治疗区负责人、针灸科副主任刘志华介绍了一些方法助您缓解鼻炎症状,本期就请随记者一起了解这些调理方案吧。

1

针刺蝶腭神经节

快速缓解鼻炎症状

对市民吴女士来说,气候宜人的秋天却最是难熬,因为一到秋天她的过敏性鼻炎就会加重。“晨起喷嚏不断,鼻子堵得晚上无法入睡,眼睛也痒。用了抗过敏药也只能稍微缓解部分不适。”最近,听朋友介绍,吴女士到银川市中医医院找到了刘志华,尝试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让吴女士惊喜的是,经过一次治疗后,打喷嚏的症状明显缓解,鼻子通气了,眼睛也不痒了。

对此,刘志华介绍,蝶腭神经节是面部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经节点,它连接着控制鼻腔血管、腺体和感觉的神经,针刺它可以快速调节鼻腔的神经功能。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只取一穴,只扎一针,每周针刺一次,左右交替,穴位在面侧部,针感强,但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2

传统针刺:

调理脏腑,激发阳气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通过调理患者脏腑功能,激发人体阳气,提高肺功能,疏通鼻子局部的经络。刘志华表示,刺蝶腭神经节可快速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而传统针刺疗法更侧重于长期调理,需隔日一次,通常治疗六七次之后,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使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通常选取的穴位包括四白穴、印堂穴、迎香穴、合谷穴、足三里等。临床上,我们往往还要根据鼻炎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比如这位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眼睛痒、眼睛充血,针刺时可取光明、攒竹、内关、神门等穴位,以达到祛风止痒的效果。眼睛充血常与胆经郁热有关,可以通过针刺侠溪穴,帮助身体降火,从而缓解眼部充血。”刘志华一边用“三才震颤”手法为一位患者针灸,一边向记者介绍。

3

中药熏蒸:

热力携药,直达鼻面部

过敏性鼻炎来袭,针灸治疗的同时,不妨再试试中药熏蒸,这个方法就像给鼻子做个热蒸汽SPA,既舒服又能治病。

“中药熏蒸选辛温通窍、祛风散寒、清宣利鼻的药物煎汤,借助蒸汽热力作用于鼻面部黏膜,促进局部微循环、减轻水肿与渗出,可缓解鼻塞、喷嚏与流涕。每次熏蒸10~15分钟,按症加减配伍,作为针灸的有力辅助,鼻炎急性期可每日或隔日熏蒸一次。”刘志华介绍。

4

分清热咳和寒咳:中药辨证治疗

有些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打喷嚏、鼻塞等常见症状外,还伴随咳喘的症状。如果是急性哮喘发作了,要用一些扩张气管的药物或者激素,迅速缓解气管痉挛,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哮喘急性期过后,一些患者一迎风或者到了晚上还有些咳喘,这时可以通过中药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咳嗽分热性咳嗽和寒性咳嗽两种,针对不同的证型,治疗方法也不同。若伴鼻炎流黄稠涕、鼻干灼热,咳嗽痰黄、口干咽痛,多为热性咳嗽,中药治疗需以清热化痰止咳为主;若伴鼻炎流清稀涕、鼻痒遇冷加重,咳嗽痰白,多为寒性咳嗽,中药治疗需以温肺化痰止咳为主。临床中也可能存在‘寒热错杂’的情况,需专业中医师结合整体症状、舌苔、脉象进一步判断。”刘志华具体介绍。

5

雷火灸:温通鼻窍,扶正祛邪

过敏性鼻炎来袭,雷火灸这种中医疗法也能帮到你。雷火灸就是将中药粉加入艾绒制成艾条,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雷火灸保留了中药的药性,也保留了艾灸的热性,中药与艾灸联手,就可以增强艾灸的疗效。通过热量促使中药药力渗透入穴位,起到活血化瘀、通关利窍、消肿镇痛、扶正祛邪、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通过雷火灸的悬灸外治法,艾灸患者面部、耳部以及鼻部的穴位,可增加鼻甲部的血液循环和恢复鼻腔组织的生理功能。

6

中药口罩:帮助减轻鼻炎烦恼

“除了常规治疗外,我院还推出了中药鼻炎口罩。鼻炎口罩中含有黄芪、防风、白术、艾叶等多种中药成分,可以起到宣通鼻窍、益气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刘志华表示。

要注意的是,鼻炎口罩单次佩戴不超过4~6小时,潮湿后及时更换;高暴露环境可缩短更换周期;鼻炎急性期最好每日佩戴,缓解期在外出与过敏季持续佩戴可巩固效果。

另外,以下人群慎用鼻炎口罩:孕产期、3岁以下儿童、对组成药物或材质过敏者、鼻部严重皮肤病等。

7

自我保健:常按迎香穴

迎香穴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通利鼻窍的作用。想要更好地预防过敏性鼻炎,日常也可以经常按压迎香穴。

方法:可沿鼻唇沟来回擦动,感觉局部发热。然后用手指按在迎香穴上揉动,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觉,保持数秒后可放松轻揉。如此反复操作,每次按压3~5分钟。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