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老人总莫名出汗、腿软没劲? 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在捣乱 2025年09月24日  刘威

家有老人的朋友注意了:如果你发现爸妈最近总是莫名冒冷汗,上楼梯腿软得像踩棉花,甚至拿东西时手都有点抖,可别只当是年纪大了没力气或者是低血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医学门诊主任医师雷晨提醒,老人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也可能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电解质紊乱。

病例回放

老人手脚发软冒冷汗

竟然是电解质紊乱

家住金凤区的王阿姨今年68岁,患有慢性心力衰竭。两周前,王阿姨开始牙疼,一开始以为是上火了,用盐水漱口、吃了清火药,可疼痛越来越重,米饭不敢嚼,每顿饭勉强喝小半碗稀粥。直到一天早上,王阿姨突然感觉手脚发软、心慌冒冷汗,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进行了相关检查后发现,王阿姨的血钾、血钠低于正常水平,而且有轻微脱水,出现了电解质紊乱。

医生详细了解了王阿姨的情况后分析说:“王阿姨吃的控制心衰的利尿剂会加速钾、钠排泄。电解质(钾、钠、钙等)全靠食物补充,而老人因为牙疼连续10多天没正常吃饭,身体没法从食物里获取钾、钠,电解质长期‘断供’自然会失衡。”

1

电解质紊乱:

身体的“电路短路”

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和细胞液中,溶解着钠、钾、钙、镁等矿物质,它们被称为电解质。这些看不见的“平衡小管家”负责维持正常的心跳、神经信号传递、肌肉收缩和水分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当这些电解质因为某些原因变得过高或过低时,就会发生电解质紊乱。“当电解质失衡时,就像电路中电压不稳或接触不良,导致‘短路’,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手脚无力、心慌等,情况严重的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雷晨主任形象地比喻。

2

危险信号: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主要有以下类型,每种都有其特点和症状。

血钾异常

高钾血症早期可出现四肢或口周麻木、乏力等。低钾血症患者表现为肌无力或发作性软瘫,严重血钾异常时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危及生命。

血钠异常

高钠血症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口渴、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嗜睡、烦躁、抽搐等。低钠血症则表现为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

血钙异常

高钙血症可出现乏力、表情淡漠、精神障碍等症状。低钙血症则表现为口唇麻木、四肢抽搐、呼吸骤停等。

3

电解质紊乱

为啥容易盯上老人?

比起年轻人,老人似乎更容易惹上电解质紊乱这个麻烦,其实这不是巧合,主要和他们身体的特殊情况有关。雷晨主任具体进行了分析。

喝水不足:老人有个常见问题,那就是对口渴不敏感。年轻人渴了会马上找水喝,但老人可能渴了也没明显感觉,喝水少了,不仅容易脱水,电解质也会跟着浓缩,比如钠含量变高。

营养跟不上:有些老人为了控血压,一点盐都不吃,导致钠摄入不够;或者牙口不好、没胃口,肉类、果蔬吃得少,加上营养吸收能力下降,钾、镁这些营养素就补不上来。

吃药影响:不少老人长期吃降压药、利尿剂,这些药可能会带走体内的钾;还有些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可能间接影响电解质平衡。

生病导致:一些消化道疾病,比如呕吐、腹泻时,会让某些电解质跟着体液一起丢失;或者有糖尿病、肾病这些慢性病,身体代谢出问题,也容易让电解质乱套。

4

如何对症处理?

如果老人出现了疑似电解质紊乱的信号,别自行买药吃,而应先去医院查查电解质。因为电解质不是“补得越多越好”,比如钾补多了会影响心跳,钠补多了会升高血压,一定要科学应对。

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是轻度电解质紊乱,可试试饮食调整:如果是缺钾,可多吃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橙子、菠菜、土豆;如果缺钠了,可喝少量淡盐水(一杯温水加小半勺盐);如果缺钙,可多喝牛奶、吃豆腐,多晒太阳,帮助钙吸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吃钙片;补镁的食物主要包括:绿叶蔬菜、豆制品、坚果等。

重度电解质紊乱比较危险,医生通常会开补充剂,或通过输液进行补充。

5

日常预防是关键

老人要注意日常补水,每天分多次喝够水(约1500~2000ml)。运动或者天热大量出汗后,光喝纯水不够,可以喝点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盐分。拉肚子、呕吐后,更要及时补水和电解质,可以喝专门的口服补液盐。

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控盐但不禁盐,饮食不宜过于清淡。老人的餐盘应该丰富些,保证肉、蛋、蔬菜摄入,保持营养均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人有肾病等特殊情况,饮食补钾时需要特别遵医嘱,不能盲目补。

对于食欲差的老年人,推荐改良饮食法:蔬菜打成泥混入粥、面,增加营养摄入;用低钠酱油、香菇粉提鲜,减少盐分;少量多餐,减轻消化负担。

如果老人长期吃可能影响电解质的药,要定期复查电解质。如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小贴士

如果老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水肿、皮肤干燥、弹性下降、乏力、烦躁、下肢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嗜睡、抽搐、昏迷等症状,建议及时检查电解质。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