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统筹利用再生水

银川走出水资源利用节径

版次:8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4月20日

4月17日,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工程项目工地上大型机械正在开挖土方。 记者苏勇摄 近日,银川市正式印发《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决定在全市域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坚持水岸同治、区域联治、部门共治,在全区率先建成“安澜净美、水丰草美、岸带秀美、治水慧美、人文弘美”的美丽河湖。银川市市政管理局城市用水管理处以此为契机,推动再生水统筹利用,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多用为城市注入活力之源

银川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生态补水量非常大。因此,再生水在生态补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更好利用再生水,我市今年计划实施银川市第六污水处理厂片区再生水生态利用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银川市金凤区花博园内,以银川市第六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为再生水水源,充分利用现状再生水泵站及再生水管网系统,将第六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供至花博园新建及改造的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使第六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达到地表准四类水,然后将花博园建设的人工湿地作为银川市金凤区东北部片区的再生水处理中心,对花博园、览山公园进行环境用水补水和绿化供水,对四二干沟、团结路水系(王家湖、孙家湖、银湖等)、市民大厅水系(西湖、罗家湖、陈家湖等)、居住小区及周边公共建筑等水系进行环境用水补水,并作为城市杂用水水源,向片区内的绿化、道路浇洒、建筑施工等供水,形成“六污尾水+花博园人工湿地+调蓄塘+四二干沟、团结路水系等环境补水+片区市政杂用”的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

目前,银川市三区共有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90万吨/日,其中50万吨出水标准为一级A标准,40万吨为准四类标准。银川市城市用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三、第五、第六污水处理厂以及第一再生水厂和第二再生水厂建有送水泵房及配套管网,具备再生水输送能力。已建成再生水管网总长约206公里,其中通水使用的管道长约96公里,主要用于热电厂循环用水、绿化用水、道路浇洒和河湖生态补水。

再生水利用走向深度

今年3月实施的银川市南部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针对目前银川市南部湖泊、沟道,存在的点源污染、湖泊补水单一、河湖生境脆弱等生态问题,通过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以及补水工程,恢复河岸带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入黄水质稳定达标。该工程新建改造徕龙湖进水口、章子湖南侧水道补水口、阁第湖进水口及退水通道等9处湖泊补水、退水通道,建成以第二排水沟为中心河湖的生态水网湿地群,保证湖泊补水、退水流道畅通。引入第一再生水厂出水对阁弟湖以及燕鸽湖进行生态补水,同时对阁弟湖地形进行微调,对阁弟湖与燕鸽湖之间的鱼塘进行生态修复,再通过第二排水沟排入黄河,减少上游水体对黄河水质的影响,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通过建设河湖泊生态修复区,种植大面积的水生植物、适当放养水生动物,提高生物多样性。能有效改善湖泊水域生态环境,形成人水和谐的新局面。”银川市城市用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水生植物可吸附与分解水污染物,能发挥净化和改善水质的作用,进一步降低第二排水沟、永二干沟和银东干沟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提高银川南部境内河流治理率,美化的自然环境,使美丽的湖泊修复区成为生态环境的亮点。

由银川市再生水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实施银川市经开区污水资源化利用配套再生水工程。一期工程于2021年9月建成约2.3公里再生水管网,二期工程于2022年10月建成约8公里再生水管网,同步在银川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新建送水泵房设施,预计2023年6月整体建设完成。届时将满足银川经开区中环、鑫晶盛、晶环及天通银厦等企业投产后的用水需求,对银川市打造“中国新硅都”提供有力支持。

今年,市城市用水管理处将按照不同用途水质要求,统筹将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环境等领域。通过布设再生水取水水鹤、绿化喷头等取用设施,加大城市绿化、环卫道路清扫等市政杂用领域再生水的利用力度,同时在满足再生水水质要求条件下,扩大再生水用于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景观环境用水的规模。

记者李鲲鹏

作者: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