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用有趣的方式演出来
版次:13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4月28日
近年来,脱口秀越来越被大家喜爱和关注,这股热潮也慢慢影响着银川人的生活,让夜晚不缺热闹。春风鼓动人心,也燥热着砚家班的舞台,脱口秀女演员格子,就是其中一员。她站在舞台中央就像一束光,说着,笑着,随机与观众调侃互动,把笑意慢慢带入大家的心里。
NO.1 平时就很有趣
97年出生的格子,是银川砚家班的一名脱口秀演员。舞台中央的格子,情绪饱满,幽默风趣,能说一口流利的银川方言,喜感十足。站在舞台上的她如此自由、快乐,让人几乎忘记她另外一个角色——教师。
2020年10月,砚家班的老板发起了脱口秀演员的招募。“这次招募,我和朋友一起参加,平时对脱口秀比较感兴趣。”格子笑着说。因为平日里幽默又机灵,妙语连珠,朋友开玩笑说“你真应该去讲脱口秀”。格子很喜欢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搞笑日常,仿佛把朋友逗笑是自己的使命。
“刚开始说脱口秀的时候,要比想象中难一点,但是也没有那么难。”脱口秀作为副业,不可避免地会与工作、生活有时间上的冲突。“一定程度上需要放弃自己的一些业余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收获很多快乐。”
从一个脱口秀新人到逐渐有自己的粉丝,开始被观众看到。观众的笑声,老板的夸奖,那一刻的满足,让格子确信“自己可以做好这件事。”有时,说脱口秀也成了日常生活的一种调节。“平时生活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通过另外一件事可以分散注意力。”格子说。时不时被一同讲脱口秀的演员逗笑,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也得到缓解。
NO.2
寻找反差,带来惊喜
有人说,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是导火索与炸药包的关系。喜剧就是要露出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但如何把握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尺度,又是困难的,因为具体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不是艺术。
谈及创作的灵感,格子坦言,脱口秀演员写段子一般是虚实结合,编造的难度比较大,但单纯记录生活则缺少“引爆”观众的点。“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如果有时间,我会立刻写进稿子。”同时,她也爱和不同行业的人聊天,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得到一些有趣的素材。她经常会一边说话,一边拿手机记下。生活中的故事在她这里,都成了素材,成为建构故事的建筑材料。
格子脱口秀的主题围绕着工作和生活展开。会讲讲与家人、朋友、同事的相处故事以及过程之中的矛盾,挖掘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点,也会更偏向女性在生活中面临的小事与问题,“你说的是这件事,但是,又需要跳脱出来,提炼它的感情、思想,让观众感觉这件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格子坦言。
在事实的基础上,也需要寻找与别人不一样的有趣故事。“脱口秀表演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叫预期违背,需要有反差,你不能说出上句,大家都能想出来下句。”真实的点通过夸张的表演手法,使观众的情绪伴随着故事上下起伏,在观众以为剧情可以顺理成章进行下去的时候,通过反转给观众带来惊喜。
NO.3
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个演员的风格是从舞台上的方方面面中体现出来的。她的形象、语气、停顿、口音,包括她在舞台上站着,就可以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刚开始表演的时候,格子的老板和同事都觉得她的形象和谈吐都很像赵晓卉。“一开始他们想把我打造成银川赵晓卉,当时她也不是特别红,说着说着赵晓卉上春晚了,但是我已经不像她了。”格子笑着回忆。
经过三年的锻炼和磨合,她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与风格。砚家班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银川,为此格子还特意去学习了银川人说话的口音与停顿节奏。“我是固原人,发音更接近于关中,在银川说固原话,受众没有那么广。”
任何表演方法都是建立在自身鲜明风格的基础上。格子认为,自己在舞台上的风格是属于表演型,口音重一点,情绪大一点。她的段子未必是最搞笑的,但是可以通过表演弥补文本中的不足。“老板觉得我的稿子写得没有那么优秀,但胜在情绪饱满”,她笑着说。
在创作和表演中,格子也会非常注意梗的使用,避免撞梗。格子说,自己没有刻意去追求一些高级梗和爆梗,更多的是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攒故事。她认为,这样出彩的速度虽然慢,但创作的根基会越来越牢。
记者 冯元春 实习生 王雯玥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