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义激昂岁月赛车人生
版次:14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08日
吴学义近照。记者刘旭卓摄
上世纪70年代,吴学义(左一)和队友代表宁夏参加全国自行车比赛。
1973年,吴学义在石嘴山训练。
近年来,宁夏举办了不少自行车挑战赛,看到如今宁夏自行车运动的快速发展,我不由得想起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行车运动在那个初期阶段频频取得突破的情景。回想当年,再看如今,真是感慨万千……
骑着“二八大杠”比赛
我今年73岁了,是石嘴山人,1973年第一次了解到自行车比赛。当时我还是石嘴山一个小乡镇里的一名会计,有一次去公社办事,正好看到石嘴山举办第一届自行车赛事的通知,朋友无意间说了一句,“你身体素质这么好,而且经常骑自行车去各处办事,不如去参加选拔试试……”说去就去,我报名参加了选拔赛。
当时也不像现在有这么专业的队伍,科学的训练计划,专业的自行车,我们当时骑的就是“二八大杠”,不过因为我经常骑的原因,身体素质也好,技术也好,很快就通过了选拔赛,站到了决赛场上。决赛中实力最强的是曾在国家队服役过的山西人段领章,我心里暗暗较劲,他是专业队员,但我也不差,一定要追上他,发令枪一响,我就一直盯着前面的段领章,一路紧追不舍。到了一个转弯处,接着一个大陡坡,我只看见段领章就像一支出弦的箭飞驶而下,这让我很吃惊。以前我骑自行车的时候,也经常骑得很快,但像他这样还是没有过,就在我心里暗暗惊叹的时候,段领章已经骑到坡中了,顾不上犹豫,我也使劲蹬着脚踏,飞速追了上去。最终的比赛结果,我拿到了石嘴山市自行车赛的第三名,之后代表石嘴山市参加了全区的比赛。
荣获全国第三名的佳绩
参加完全区的比赛后,我顺利进入了宁夏集训队,将代表宁夏参加全国性比赛。我们去往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强手们一起训练、比赛。之后,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公路自行车比赛中,我和队友在100公里团体赛中,获得第4名,我在男子60公里个人赛中,获得第3名。这些成绩对当时的宁夏自行车运动来说,都是突破性的。
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很艰难的,如今回想起来,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专业的比赛用自行车训练,直到正式比赛时,才骑上专业的比赛车。那时的路,也不像现在全是平整的柏油路,也没有什么科学的训练计划……说白了,最终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还是靠我们西北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出了宁夏,进入到国家队,接触到外边的世界后,我才知道自行车比赛原来有这么多门道。当时来自北京、上海、河南、山西和福建等地,层层选拨出来的精英队友实力都非常雄厚,而有了教练的指导,我的成绩也提高得很快。
刻苦训练斗志昂扬
之前在宁夏骑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还需要补充体力,所以经常骑到半路就感觉体力消耗得厉害,骑不动了;进入国家队后,我看好多队友都背个小包,在骑行训练过程中,到了20公里左右的时候,他们就从包里拿出各样的东西吃。包里面装的是巧克力、牛肉干、橘子、咖啡等食物,是用来快速补充体力的。从这之后,我也准备了一个小袋子,但因为一个月只有24元钱的工资,没法跟大城市的队员比,我就把每天没吃完的早餐装上补充能量。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适应阶段,我的体能和技能都提升了许多,慢慢才跟得上队伍整体的速度和训练进程。
1974年,国家自行车队在北京备战即将在伊朗举办的第七届亚运会。赛前,国家体委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当时邓小平同志也到了现场,给我们讲话打气。这大大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大家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刻苦训练,为国争光。
为了提前适应举办地的气候,我们去了南方拉练,当时的路线是从福建漳州市骑自行车到如今的深圳市福田区,全程大约400公里,这次拉练,我至今难忘。
难忘400公里的拉练
拉练头天晚上,大家商定第二天早上6点出发,当时没有高速,而且那一带山峦叠嶂、山大沟深,道路状况不好,一些地段,我们只能把自行车扛在肩上才能通过。第二天拂晓,又赶上风雨大作,我们的训练,在大雨中开始了。
当时国家自行车队的后勤保障没有汽车,只有摩托车,带着吃的用的东西,还有修车的工具等,到了饭点,摩托车手将吃的东西递到我们手中,我们就边骑边吃。除了方便,以及不好走的路段要扛车过去外,全程22个小时,我们几乎没有下车。上山时一身大汗,衣服都湿透了。下山时,速度太快,后背的汗水被冻成冰,颠簸时碎冰就掉了下来。轮胎被扎了,就自己动手换,入夜后,手里还拿着打气筒,防止有野兽窜出来……
最终,在第二天凌晨4点,出发时的19人中,4人到达了目的地。再看自行车,有车圈变形的、有链条裂开的、有脚踏踩坏的,不一而足。前来接我们的人都发出一声声惊叹,觉得不可思议。我因为对湿热气候不适应,起痱子、腹泄,与亚运会擦肩而过,没有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也成为我一生的遗憾。
如今,宁夏自行车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回想当年,真是感慨又欣慰。
记者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