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夜》一窥古人的夜生活
版次:12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15日
有没有想过,古代人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甚至连电灯都没有,他们除了睡觉,还能怎样度过漫漫长夜?其实,古代人的夜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不信的话,翻开这本《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间生活考》看看,它不仅告诉你古人的夜生活是什么样的,还列出大量考古研究,为今人点亮古人的夜晚。
1 一个被忽略的领域
18世纪的科学家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贝格说过,“我们整个历史仅仅是醒着的人的历史”。的确,很少有人研究夜晚,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以及社会历史学家都忽略了夜间文化。而今年出版的《古人之夜》,由南希·贡琳、阿普里尔·诺埃尔和郭峥栋共同撰写,“夜间考古学”这一主题,带领读者更完整地了解古代人的世界。
《古人之夜》是一部关于人类夜间生活的考古论文汇集,很有开创性和实验性,呈现了北美20多位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涉及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翻开这本书,可以一窥古人的就寝方式、夜间仪式与照明、夜晚的文化意象、星座与建筑、夜间生产活动、神话故事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带领我们进入古代世界的“夜之国度”。
面对这么多研究性的论文,如果你以为这本书很晦涩很枯燥,那就错了。对于考古专业人员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资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中也有很多生动的案例,其中描述夜间生活的细节很是有趣,更是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以及他们对白天和黑夜的感知,与今人有很多不同之处。
2 夜晚并不寂寞
想象中,古人应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事实上,古人晚上也工作。书中部分文章描述了摩亨佐·达罗和其他印度河流域城市的“豪华水利设施系统”的维护是在夜间进行的;在非洲南部,冶铁也是在夜间进行的;玛雅人会利用夜间进行狩猎、守卫花园和田野、煮豆子、泡玉米做面团、泡陶土做陶器等;与此同时,人们还会通过夜空中的星星来知晓时间,利用夜晚的凉爽来回避在炎热白天作业……
除了劳作,夜间最迷人的还是黑暗和神秘感。在玛雅古典时期,夜晚被视为不祥之时,他们更是把夜晚和创世前的原始黑暗联系在一起,这种关联使夜晚充满独特的危险和威力。“在黑暗中,光就是生命。”在古代,人工照明亮度有限,通常是多用途的,比如火堆可以取暖,也可以照明,而这一丝光亮至关重要,比如维京人的油灯在漫漫长夜中,特别是在充斥着狼人、变形人等黑暗角色的世界里,是一种慰藉。在西欧,古典时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一些修士会在晚上举行日课,或者唱赞美诗。对于修士而言,“他们放弃了白天凡尘俗世的肤浅事务,而夜晚精神方面的属性对他们有特别的吸引力。夜晚给人以深沉的寂静与安宁,人的思想更容易沉浸到超自然的神秘中去。”
夜晚是人类续存的一个重要领域,值得用一本书点亮这个领域。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