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申娟娟

手语审讯演绎无声的救赎

版次:3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15日

申娟娟通过手语问询犯罪嫌疑人。

“当面对一些特殊人群时,作为警察不能单单只是走完审讯这个环节,还要关注他们背后的故事。”5月13日,银川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申娟娟说。

今年是申娟娟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她从一名辅警成长为一名警察,在办案审讯室里,她用娴熟、利落的手语,演绎着一次次无声的救赎。

A 参与办案千余起 手语审讯600余人

申娟娟今年32岁,2012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任教。2013年因银川市公安局需要一名专业手语翻译老师协助办案审讯,申娟娟被临时借调到银川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刑侦大队。

申娟娟说,大学毕业后,她在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任教,就是想尽己所能来帮助这类特殊人群。后来协助公安部门用手语审讯、破案,她愈发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场无声的救赎,她愿意为之努力。于是,2018年她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后,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辅警之路五年,正式进入刑警队伍又是五年,在这十年时间里,申娟娟潜心钻研侦查方法,勤学审讯技巧,还向全国知名手语审讯专家请教,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她先后参与侦办各类案件1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00余名,审讯有听力障碍的嫌疑人600余名。

审讯听力有障碍的嫌疑人并非一件易事。申娟娟说,聋哑人的手势语序是颠倒的,尤其在审讯过程中要进行普法,把法律语言转换为自然手语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事儿。申娟娟学习的手语是标准的中国手语,然而审讯中遇到的有些嫌疑人使用的是自然手语,类似于地方方言。申娟娟举例,比如“疫情”这个专业的手语,演示给他们看,他们是看不懂的,只能拆开手势,打出“传染病”手语才能明白。

在申娟娟的办公桌上,除了文件材料,手语书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她说,现在时不时就要跨省区外出办案,各地方的方言手语,都得通过一些书籍来自己拆解、摸索。在申娟娟看来,每次办案审讯,自己首先要做到打出的手语表达足够的尊重,其次才是从嫌疑人那里获得关键信息。

B 审判不是最终目的 普法才是关键

之前,申娟娟和同事侦办了一起发生在我市的公交车扒窃案件,经过日夜兼程取证、走访调查,最终一个聋哑人犯罪团伙浮出水面,团伙头目以及6名骨干成员成功被抓获。

面对聋哑人犯罪团伙,嫌疑人到案只是开始。申娟娟告诉记者,头目会事先给团伙成员灌输不开口的思想,所以被审讯时,他们的反侦查能力和抵触思想很坚决。

对待这种情况,申娟娟有一套独有的办法。“换角度沟通,聊就业、家庭,学着他们的手势进行沟通,来消除对方的戒备感。”申娟娟说。在审讯这伙犯罪嫌疑人时,曾有一名聋哑犯罪嫌疑人一脸不屑,申娟娟便打起了心理战术。看到申娟娟迟迟不动声色,犯罪嫌疑人却着急了,以至于情绪越来越焦躁,终于憋不住用手语说:“你们快问,问完我还要回家。”看时机已到,申娟娟用轻快有力的手语向对方发问。看情况不妙,嫌疑人东拉西扯,试图打乱申娟娟的节奏,申娟娟又变换角度和嫌疑人唠起家常。渐渐地,对方放下了戒备,竟失声痛哭起来。申娟娟见状,一鼓作气顺利拿到嫌疑人的口供。

申娟娟告诉记者,在侦办聋哑人扒窃案时,警方掌握到,这些参与作案的聋哑人家境都不是很好。犯罪头目便通过聊天软件,以找工作为由引诱、欺骗聋哑人,最后教唆他们在公交车上扒窃。

在申娟娟看来,有些聋哑犯罪嫌疑人即使进了看守所,也不会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甚至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想要在审讯时就帮他们认清事实,让他们有一个清晰的认罪态度。”申娟娟告诉记者,“对于聋哑犯罪嫌疑人而言,审判不是最终目的,普法才是关键,因为他们中不少人是被引诱和欺骗后才误入了歧途。”

C 案子结了 关爱仍在继续

案件侦破后,申娟娟的工作却没有结束。为了关注那些迷途知返的聋哑人的生活情况,申娟娟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与几十名聋哑人保持着联系,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为他们搭建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特殊人群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正常人的一个眼神,在他们看来都有可能是异样的。对待曾经误入歧途的聋哑人,要经常给予他们鼓励,重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申娟娟说。

“在侦办案件中,也有聋哑人因社会资历浅而遭受到身心侵害,这时候帮助他们发声就显得尤为重要。”申娟娟告诉记者。结案之后,时常会有家在外省区的聋哑人被遣返回家,有的人会暂时住在银川市社会救助站,申娟娟会记住他们的生日,在生日当天给他们庆祝生日;谁没有衣服穿了,申娟娟会把自己的衣服送过去。有一次,申娟娟去送衣服,一位聋哑人打着手势调侃:“偏心,给其他人的衣服更好看!”这时,申娟娟也会做出无辜表情,逗他们一乐。

与聋哑人之间交流相处,申娟娟会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熟悉申娟娟的聋哑人有时甚至会很认真地对她说:“我想做你的线人。”申娟娟说:“这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要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能被接纳和认可,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些年,在申娟娟的努力下,有的聋哑人经过改造又重新融入社会,有的还组建了家庭。看着他们好好生活的样子,申娟娟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的,并且以后还会通过各种形式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记者 寇莉苹 文/图

作者:寇莉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