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字文化服务

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

版次:16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18日

市民正在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里的展品。

博物馆外貌。

博物馆,一处集珍纳宝、凝练历史文明的重要场所;一座连接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桥梁;一方无边界、智慧化、多元化、分众化的“大课堂”……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随着“文博热”的兴起,如今进入博物馆打卡展览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目前,宁夏已建成各类博物馆75家,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行业博物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门类齐全、风格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馆体系。

主题活动,助推文物资源“活”起来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博物馆成为不少游客文化休闲、旅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每个文博机构各施所长、各展其美,为公众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博盛宴。“博物馆既是收藏历史记忆的文化空间,也是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平台。博物馆应始终以人为本,用优质的文化产品服务广大公众。”宁夏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博物馆用优质展览和丰富活动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5月16日,在宁夏博物馆三楼外环展区举行的“今朝锦绣山河间”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主题摄影展,用影像方式展现宁夏境内的黄河、长城、长征文化遗产资源和与之关联的“宁夏二十一景”,让人们在观展中听到文化之声、看见文化之美、领悟文化之韵。

同时,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主题,5月18日至6月底,贺兰山岩画景区依托银川世界岩画馆、贺兰山岩画遗址区、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开展“一石通古今一馆览万年”银川世界岩画馆奇妙之旅系列活动,以普及和体验的形式,向大众展示岩画文化,有效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大众的文化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

5月18日~8月18日,西夏博物馆开展为期3个月的《范金琢玉-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展》。“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耀州窑是我国历史名窑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本次临展陈列了耀州窑不同时期的代表陶瓷产品,将耀瓷的工艺、历史和主要产品进行了体系化呈现,让观众一眼千年,完整了解耀州窑的历史风貌和其亘古魅力。”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西夏博物馆持续发挥其宣教功能,设计开发了“我在西夏博物馆修文物”“西夏文物我来守护”等多个博物馆主题研学课程,由馆长带队成立专家讲师团,策划博物馆奇妙夜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为广大游客朋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特色文创,把“博物馆”带回家

文创产品体现着博物馆的创新力、影响力、辐射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热爱传统文化并愿为文创产品付费的群体。尤其是爆款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诞生,不仅能在客流上反哺其博物馆,更能让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受到更多关注。如果说文物承载着历史记忆,那么博物馆文创就是让历史变得可亲可触。

近年来,宁夏博物馆立足自身馆藏,成立文创产品设计研发团队,将时尚潮流元素注入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兼具商品功能,注重文化属性和文物特性。以头戴佛冠、背长六翅的文物“迦陵频伽”为原型,融合“妙音鸟”的形象与敦煌壁画,结合当地方言取名为“妙娃”的文创IP,被打造成礼品包、系列口罩、夜光书签、车载挂件、手链配饰等多款产品,成为博物馆的流量担当,深受游客喜爱。截至目前,宁夏博物馆已开发文创产品15个系列,64个种类,近千款产品。“文创并非简单的艺术加工,我们要做大众喜爱的产品,必须深刻理解文物内涵,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精准把握细节,精心打磨工艺。”宁夏博物馆陈列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所呈现出的文创产品基本都经过了数十次打样、上百次修改。从展台里的文物,到可以随身携带的系列文创产品,馆藏文物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拉近了大众与博物馆的距离。

西夏博物馆是西夏主题文创产品研发最重要的灵感来源。截至目前,面市在售的西夏主题文创已达上千件,通过“文创故事讲述”“馆长来了”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考古盲盒、文物书签等众多文创产品得到了广大游客朋友的喜爱。贺兰山岩画景区也开辟了文创区,背包、抱枕、短袖、文件夹、书签、纸巾、冰箱贴、鼠标垫……以贺兰山岩画为蓝本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让人挑花了眼。“我们现在的文创产品可以说涵盖了各类生活用品。”贺兰山岩画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在原有文创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岩画特色的文创和美食。例如,太阳神月饼、岩画酸枣茶等。在本次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中,游客在了解岩画文化的同时,也能自己制作岩画文创产品,进一步感受文化创意与美食文化的精彩交融,给游客带来多元化的体验。”

数字化尝试 让文物资源快速出圈

数字赋能“唤醒”千年文化,“云上博物”解锁文化传播新方式。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迭代及日益高涨的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云上博物馆”应运而生成为常态,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对文物资源进行多平台展示利用,真正打通了和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新神器能够实现参观者与文物近距离‘互动’,通过大量文物照片在互动魔墙上形成照片墙,每张照片代表一个交互按钮,参观者点击照片就会弹出相应的交互窗口,可以进行搜索查询、图文查看、模型预览和游戏互动等。”宁夏博物馆文展部负责人介绍。

数字信息技术发展丰富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形式,让文物不再受时空限制,极大拓宽了文物的传播范围,很多人就这样不知不觉被“种了草”。

近年来,宁夏各博物馆积极探索线上“云看展”模式,推出“云游博物馆”网上数字展厅,以360度全景式、立体化再现博物馆展厅实景,通过单元化、模块化自由切换场景,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VR展示、语音讲解、屏幕互动等线上服务,让观众足不出户逛展览、赏文物,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

同时,宁夏深入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推广电子票、云排队、无接触服务等参观新方式,提升智慧接待、智慧查询、智慧导览新体验。“数字+科技”赋能文博,以更加立体多维、生动鲜活的形式展示文物的文化内涵,为文物资源“活起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记者 鲍淑玲 文/图

作者: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