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深度城市化样本,银川——

让“幸福路”越走越畅通

版次:2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18日

4月26日,在兴庆区泰和路(凤凰街-环湖路)慢行绿道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铺设慢行绿道。记者李靖摄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加大对交通体系建设的投入,从新建城市主干道,打通关键堵点;再到新建慢行绿道,提倡绿色出行;以及增加停车泊位,修建过街天桥。通过城市更新及交通优化,均衡城市道路通行的空间配置,多层级多角度推进城市交通的深度融合发展,系统性提升我市的交通整体承载力,打造以立体互联、高效畅通的城市道路主体和具有特色慢行系统为辅的绿色交通体系。

银川市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强首府”战略为契机,奋力推进银川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打造人民满意的银川样本。

“九横十九纵”格局已形成

“一条马路两座楼,一个公园两只猴,一个警察管两头。”这是过去银川的历史写照,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推进,银川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北京路、上海路、长城路……一批具有代表性街道的新建,让城市发展格局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抓增量加快路网完善,优质量提升城市路网,随着路网的不断优化、拓展,银川人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幸福路”越走越畅通。目前,银川市城市主干道70余条,街巷近400条,道路总长1118.4公里,“九横十九纵”主干道路格局已成型。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也成了不可回避的“城市病”,为此,我市邀请相关专家对银川道路现状进行系统性分析,住建、市政、交警等多部门实地调查分析,发现我市交通存在公交分担率较低、支路建设密度低等问题。

为了以交通疏堵综合治理“城市病”,早在2017年底我市就提出“疏堵提畅”工程方案,市公安、住建、规划、交通、城管等部门结合“限、疏、改、建、管、提”要求,通过实施包括“封小口、保大口”、优化路网结构及功能、立体过街设施建设、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等项目,深入推进全市道路交通良性发展。后又对方案进行调整,科学谋划了4批72个项目,对城市路网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改造升级。

道路景观功能提升 群众期待更多新地标

“随着我市交通疏堵的深化实施,道路堵点被一个个打通,道路循环畅通群众的出行体验不断提升。”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不再仅满足于道路的功能性,同时希望新的道路能够为城市带来新的景观改变,2017年下半年,我市启动了凤凰北街(贺兰山路-唐徕渠北)市政道路及典农河桥梁建设工程。凤凰街典农河桥设计方案当时向社会公示了5个设计方案,这是银川市城市建设中的第一个向市民公开投票的方案,最终1号方案获得最多投票落地实施。

新的桥梁像一只凤凰振翅欲飞,被命名为凤凰桥,成为横跨唐徕渠上的银川地标。2022年夏天,宁夏首座环形过街天桥——银川凤还桥揭开神秘面纱,正式投入运营。作为银川地标性建筑,凤还桥位于西夏区“网红区”怀远市场、宁阳广场附近,傍晚,桥体灯光呈现绿、红、黄、蓝四种颜色,每一分钟的交替变化,对应着一年当中的春夏秋冬,桥体磨砂状半透明的玻璃显得人影绰绰,为当地增添了现代十足的热闹气息。

5月16日,作为银川市又一新地标金凤五路向公众开放,这条道路的建成通车能有效疏解宝湖路、六盘山路车流,缓解金凤区南部片区交通压力,同时改善七子连湖岸线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金凤区南部城市风貌与品质。

近年来,银川市通过实施多项重点道路工程,进一步疏通城市“经络”,并结合慢行绿道改造、新建过街天桥、增加停车泊位等举措,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交通问题。

更多先进技术 融入交通数字化场景

高效的交通组织离不开“聪明”的数字化交通体系建设,近年来,交警部门不断加大对数字化交通的建设力度,实现了全域覆盖的不同品牌智能信号机联网联控,智能信号机达到640台,智能信号联网联控率达97.34%,银川位列全国省会(首府)城市前列。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了集中控制、协调联动、智能运维的功能,达到交通治理从“路面指挥”到“中心控制”的模式转变,提高管理部门交通管控、指挥效率。

高效的一键快速勤务,实现了可视化便捷操作,在日常勤务和重大交通安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不仅让信号灯“可调、可控、可看”,更让信号灯自己学会了做“绿波带”。其中智能运维管理子系统,对全市19000余个核心交通设施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采取自动检测及人工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设备设施的故障上报、派工、维修、结果确认的闭环管理,提高了设备设施故障处理的时效性,使运维管理工作更加智能、直观、高效。

在机动车保有量、交通流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给广大市民创造“分秒之间、路畅心安”的道路交通环境,银川交警通过“智疏”与“治堵”并举,精准治乱。依托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针对主要道路及交叉口的实际特点设置不同控制策略,做到“一路一口一策略、分秒必争保畅通”的精细化管理与控制,使道路通行效率达到最优化。为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解决信号灯控制路口配时不科学、不合理问题,根据道路交通流实时变化的特征,在前期完成的平峰期“绿波带”基础上,高峰期对主要干道探索推进“绿波带”工作。同时,通过路口安装的交通诱导屏,向公众实时发布路况信息、通行时间,主动向机动车驾驶员推荐最优路径。

据互联网第三方评价(高德地图),银川市交通拥堵指数连续4年下降。银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完成26处路口路段交通组织精细化改造,13条路段、215个路口信号优化工作,以及配合市政部门及时补划修补路面交通标线169处,施划面积15531平方米,协助市住建部门审核28条新建改建道路交通设计。每天早晚高峰期在全市104个重点路口安排警力进行疏导,维护交通秩序。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解决停车供需矛盾

为缓解“停车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银川城发集团在老城区、医院周边、学校周边、重点商业场所等停车难地点,通过利用银川市的储备土地、空余的边角土地以及学校操场地下等空间,投资8.7亿元,建设立体停车楼(库)、地下停车场及小微临时停车场48处,停车泊位共计16877个。

新华商圈作为银川市老牌商圈,周边建筑年代久远,停车泊位规划稀少,为解决商圈停车难问题,设计建设了自走式停车楼,坡度小,均摊面积小,可规划更多泊位,增加了停车位的有效供给。同时一层外侧配套了营业房,打造消费、停车一体化,不仅降低投入成本、增加主营业务,还改善了商圈周边交通堵塞问题。

随着银川市城市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也由平面向立体延伸,过街天桥的建设就是很好的佐证。近年来,经多次实地勘探,对全市建成区范围内亟须进行人行过街天桥建设的点位进行全面梳理,2018年完成阅彩城、胜利街过街天桥,2019年开工建设上海路与进宁街交叉口过街天桥。此外,考虑到宁医大总院患者就医及老龄群体等出行需求,南薰路、阅彩城、胜利南街、上海路等4处天桥均安装了无障碍电梯。

悠阅城门前的景观天桥也将于近期投入使用,这座天桥横跨正源南街,连通了购物中心与银川文化园、南泊湾小区等,让住宅、商业、生活、文化等资源互联互通。

今年以来,银川市交通疏堵“6+N”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主干道快速化改造和微循环提升同步进行。目前,银川共有过街天桥18个,地下通道22个,下穿隧道6个,立体交通9个。从打通断头路到织密主干道,从横向拓宽到纵向立体,随着城市交通“骨架”强化、“毛细血管”疏通,立体交通加快银川速度,百姓出行更加智慧。

记者 李鲲鹏

作者: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