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 绘画 慢一点也没关系
版次:11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19日
《新天地》。
岳子萱与参展作品《人月双清》。
《家园·热土·希望》。
岳子萱怎么也没想到,今年4月,她与母亲刘芬合作的作品《人月双清》入选了2022中国写意画作品展。该展共收到全国4000多件投稿,最终251件作品入选,这让努力画了很久的她备感欣喜。
这个半路学画的85后姑娘,五六年前才确定自己的热爱,但性格温和的她并不着急,因为成长和绘画都是一辈子的事,慢一点也没关系。
NO.1 绘画,从临摹开始
岳子萱从小成长在一个绘画世家,但她20多岁时,并没有想要深耕这个领域。直到快30岁时,因为结婚后生了孩子,有段时间赋闲在家,想排解一下内心的迷茫,才开始尝试画画。
“我从临摹开始,临摹一些任伯年的古画。”因为从小的绘画基础,再加上有些灵性,她临摹的画作得到周围一些绘画老师的夸奖,称其用色巧妙,氛围感也拿捏得精准。岳子萱仿佛找到了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内心十分喜悦,一画一天,对她来说是常事。“那时我才逐渐确认自己的生活方向。”
一段时间以来,她明显感觉到,绘画对她来说,就像在爬楼,永远有更好的东西在引领她。
除了绘画,平时她还喜欢四处看展。那些展览让她更进一步领略了传统国画的美与意境。记得有次在展览上,她看到了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瞬间被吸引住了,内心荡漾了好久。
NO.2 绘画,要有自己的想法
这五六年,从临摹到创作,岳子萱最大的感触就是,绘画时要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她比较擅长用色,会在这方面下功夫,即使是临摹一幅罗汉图,在岳子萱的画笔下,背景、笔墨层次都要丰富,而画面也因此显得更为生动。她说自己喜欢的一位画家叫吴宪生,也擅长用色,他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国画不是只能有墨色。
画国画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颜色上。这次入选2022中国写意画作品展的作品《人月双清》就是一次对构思的挑战。“当时确定要绘画享誉国内画坛,堪称一代女杰的何香凝女士,我们创作时,查找了有关她的大量资料。”岳子萱说,经过反复斟酌,她和母亲决定,用一些宛如电影镜头的画面来讲述何香凝的生平。
“在那个年代,她不裹脚,思想非常先进,她还喜欢画小狮子。我们创作时,就把这个细节糅合到里面了。在墨色上,也运用了自己喜欢的色调去表达。”
NO.3 劳动者的表情总是特别打动人
接触国画越久,岳子萱慢慢有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与风格。她喜欢画劳动者,因为她觉得劳动者脸上的表情,总是特别打动人。
她回忆,自己的作品《新天地》就是一次采风后被劳动者打动的意外收获。最后,这件作品还获得2022年宁夏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我记得当时的情景,有一天,我路过悦海新天地,看到一些人在窗外擦玻璃,有点动容,立马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刻,回去之后就开始创作。”
她笑言,其实很多创作,都是外出采风偶得,记得有年秋天,和家人去贺兰山下玩,当时,正有一群女性劳动者,裹着艳丽的头巾,从展藤上摘葡萄,她觉得那幅画面,太有生活的热乎气了。回来后,便创作了《家园·热土·希望》,在绘画上,她运用了大胆色调,画面中妇女们身穿暗红色的服装,头裹粉色围巾,脸上笑意盈盈,一群人显得朝气蓬勃。
这幅画最后入选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还被酒庄兰山颂歌看中,最后成为了该酒庄葡萄酒上的一枚酒标。
NO.4 用绘画,表达女性成长
岳子萱坦言,自己只是一个在国画路上的新手,但她很享受创作,享受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看展、创作的感觉。
“我周围有很多热爱艺术的女性,我们一起去上书法课,一起看展,她们闲时会来工作室,和我一起绘画。”
岳子萱想今后把更多笔墨放在女性身上,因为她深刻体会到了身边女性和自己的成长,“或许是年龄原因,我觉得80后的女性身上有种韧劲,她们也喜欢追求美,对生活不妥协”。通过自己和其他人,岳子萱看到女性的独立精神,看到她们勇敢追求心中的理想。
记者 冯元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