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中风后,切勿乱服“急救药”

版次:14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23日

有一种疾病,可能会在瞬间发作:口歪眼斜、四肢麻木甚至瘫痪……这便是中风,又称“脑卒中”。中风虽然常常“打”得人们措手不及,但它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可防可治。每年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那么,中风来临前可能会有哪些预警信号?如何做好急救?哪些生活习惯能预防中风?如何避开中风急救用药误区?对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许东。

1 先兆信号及时发现

“脑卒中发生前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及时就医,治疗效果会大大提高。”许东主任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任何一种症状,毫不犹豫地送医。

★观察脸:让患者“露齿”或微笑,如果面部表情不正常,笑的时候嘴是歪的,这就是脑卒中的前期信号。

★说句话: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请警惕脑卒中。

★抬抬手: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如果一个手臂无法维持,这也是信号。

2 “急救药”别乱吃

家住金凤区的邓伯今年70岁,有10年的高血压病史。上周二早上吃饭时,他突然摔倒在地,口眼歪斜,左半边身子不能动弹。儿子见状马上怀疑父亲是脑梗,他记得在朋友圈看过脑梗可以吃阿司匹林,赶紧找了两片给父亲服下,然后开车送父亲去医院。到了医院,经过脑部CT检查发现,原来邓伯竟不是脑梗,而是脑出血,儿子给他服用的两片阿司匹林,非但没能救命,反而加重了病情。

怀疑发现脑梗,口服阿司匹林,这是网上广泛流传的说法。但是许东提醒,千万不能这样乱用药!“因为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患者或家属并不能准确辨别是哪一种情况,如果盲目服用阿司匹林,反而可能加重病情。一旦发生可疑中风之后,最好的措施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而不要给疑似中风的病人吃所谓的急救药物。”

3 治疗需要争分夺秒

“临床上还发现,中风患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再等等看!事实上,脑中风治疗需要争分夺秒,当家人疑似中风时,必须在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切不可拖延。医生会在第一时间快速启动影像学和其他一些基本的检查,来确定病人是不是中风,然后判断病人中风的类型,紧接着快速制定病人的急救方案。现在在一些大型医院里,都建立了专门的绿色通道,目的是让中风病人能尽快得到诊断和急救的干预。”许东解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来说,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是4.5小时内。对于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脑中风患者,适合支架取栓治疗,最佳治疗时间在6小时以内,个别患者24小时以内经过严格筛选,仍然有手术机会。

4 提醒:高血压没症状也要吃药

有一些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平时没有明显不适感,只是在血压非常高时才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于是,他们认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只要没有症状就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等到高血压出现头晕等症状时,这时血管已经硬化,斑块已经形成。无症状高血压的患者很多都是突发脑血管意外,送入医院才发现血压过高。”

5 几点预防建议

生活中,坚持做好几件小事,就能有效降低中风风险。

★在预防中风的措施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

★少吃油多、盐多、糖多的饭菜,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并尽量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适量多吃鱼类,有助提供欧米伽3脂肪酸、多种氨基酸等,促进神经递质形成。

★坚决戒烟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大大增加中风风险。另外,没有所谓的安全饮酒量,尽量做到滴酒不沾。

★缺乏体力活动是中青年中风的重要原因,不管是哪个年龄层的人,都应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每周锻炼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

★保持心态平和。突然的情绪激动,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增加脑血管破裂风险。

★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并坚持科学用药。

6 提防复发随意停药不可取

遭遇了脑中风后,有一部分病人可能反复发作,每复发一次,脑细胞受损加重一次,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也加重一次。“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第一次中风后,经过治疗基本好了,前期也按照医嘱吃药,但经过两三年之后,觉得自己没事了,于是药也停了,之前戒的烟酒又续上了,加剧血管堵塞风险,结果再次中风了,病情常常比第一次发病更严重。”

对此,许东博士建议,为最大限度减少脑中风复发风险,首先应按照医嘱,长期坚持服用药物,最常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降血脂稳定血管斑块药物等。其次,脑卒中患者应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以便及时了解脑血栓形成后的功能恢复情况,避免脑血栓复发,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

记者 刘威

作者: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