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酒标里的宁夏脚步

版次:10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29日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酒标收藏展。

宁夏第一款葡萄酒酒标——贺宏。

使用贺兰山岩画元素的贺兰山神索干红葡萄酒酒标。

“开元1984”葡萄酒酒标上绘制的“一山、一河、一长廊”。资料图片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酒标收藏展上,300多枚酒标生动完整地梳理了宁夏葡萄酒40年的发展历程,也让人们看到宁夏葡萄酒产业不断向前的脚步。

宁夏第一款葡萄酒酒标

1985年,宁夏农垦酒业(时称宁夏玉泉葡萄酒厂)正式酿出了宁夏第一批葡萄酒,宁夏第一款葡萄酒酒标也从此诞生。传统的中英文花体字和简单的白底彩版,这便是“贺宏”葡萄酒的酒标。

“那时还是自然的陶缸酿酒,100个陶缸酿造了第一批酒。当时做这款酒的酒标,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贺兰山美术馆馆长刘劲勋说。想象一下那个年代,没有电脑绘图的情况下,手工绘制出这样一款酒标,实属不易。这款酒标在当时看来很是新潮,而如今展出,依旧不过时。

宁夏农垦酒业作为宁夏第一家葡萄酒企业,一路走来,见证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浪潮翻涌,也不断推出了新的酒标。近两年推出的新品“开元1984”,酒标上绘制的“一山、一河、一长廊”,分别代表贺兰山、黄河以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长廊,展现着这片产地的风情。40年前的葡萄老藤还展出在宁夏农垦玉泉国际酒庄的展馆里,如今也成为一种象征,一个符号,被设计到酒标里,就像“藤”系列,酒标中金色的“藤”字就是源自那株老藤,也是多年来宁夏葡萄酒人开拓与匠心的见证。

记忆深刻的大红囍字

对于宁夏人来说,记忆最深刻的酒标应该还有西夏王那款大红囍字酒标。上世纪90年代,在宁夏玉泉葡萄酒厂基础上,组建了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那个大红囍字便是改名后推出的最早的一批酒标。“这个大红色很温情,很有积极向上的感觉,也很受消费者欢迎,那时候结婚办喜事几乎都用这款酒。”刘劲勋说,这一设计非常契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市场反响很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甚至厂里的红酒瓶都不够用了,于是便将西夏啤酒厂的瓶子拿来装红酒。而啤酒瓶比红酒瓶要小,那个大红囍字酒标还得裁一圈才能贴上去。

大红囍字酒标非常具有年代感。后来1996年到1997年,人们的审美意识开始发生变化,酒标从大红色调过渡到蓝色调,有了新的出口型酒标,可以看出,酒标也反映着一段时期内的经济背景。

最早使用贺兰山岩画元素的酒标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是宁夏第一家上市公司,1997年底,银广夏开始投资葡萄酒产业,在树新林场租赁了一个分场,这也是宁夏较早在贺兰山东麓发展酿酒葡萄规模化种植与加工的企业,1999年,广夏贺兰山酿酒公司出品了“贺兰山”牌葡萄酒。

“去年在贺兰山美术馆展出了16枚该企业出产的葡萄酒标,是原厂工作人员收藏的,现在很难再找到相同的,应该是孤品了。”刘劲勋介绍,这些葡萄酒标非常特别,上面显示由法国波尔多酒商行会和中国西北农大葡萄酒学院监制。前者代表国际化,后者意味着专业性。“这说明宁夏葡萄酒生产开始规范化了。”

此外,一些酒标上还有“华南专供”等字样,并有龙标特供,出口美国,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商业环境,产品投放已经开始细分市场了。

不仅如此,该企业生产的贺兰山神索干红葡萄酒的酒标中,有贺兰山岩画,这是最早使用贺兰山岩画元素作酒标设计的。同时该企业的葡萄酒标也是率先使用版画形式设计的,很有国际范。

然而,银广夏经过一系列破产重组,原先规模庞大的老藤葡萄园也已经易主。“贺兰山”这一品牌最后归属保乐力加,成为“保乐力加贺兰山”,其酒标设计更加国际化,产品也更加体系化。

走向世界的宁夏葡萄酒酒标

2011年,极具国际影响力的Decanter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上,来自我区贺兰晴雪酒庄的一款“加贝兰2009年份特别珍藏级干红”击败所有参赛酒款,中国乃至亚洲葡萄酒历史上第一次在国际葡萄酒赛事中获得最高奖,从此一举扬名。

“贺兰晴雪酒庄里写着一句话:‘葡萄酒世界从这里发现了中国宁夏产区。’这句评价可谓当之无愧的。”读醉品牌创始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伊国涛说,近10年,宁夏葡萄酒能够走向世界,这款酒功不可没。几年后,世界知名酒评家JancisRobinson女士盲品了若干中国葡萄酒后,不仅对这款酒倍加赞誉,认为另一款名为“小脚丫”的酒更胜于这款酒,还将它收录在她的《世界葡萄酒地图(第七版)》中。

如今,越来越多产自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进入国际舞台,像“加贝兰干红”这样富含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酒标,也同时进入国际视野。酒标文化,让本就甘甜的宁夏葡萄酒,更加醇香、厚重。

记者李尚文/图

作者: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