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喜宴
流水席里的美味与热闹
版次:14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29日
何滩村的喜宴流水席。
何滩村流水席部分菜品。
这几天,中卫市沙坡头区何滩村的流水席吸引了不少游客“闻香”而来。村委会主任冯永新说,这香味,是美食的味道,是从他们中卫喜宴上飘出来的。中卫喜宴和流传于西北农村的流水席一样,由十二道菜组成,分四冷八热,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汤水搭配、酸辣爽口。目前,何滩村的中卫喜宴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四冷八热十二道菜
5月27日中午11点半左右,何滩村的流水席开始了。从沙坡头景区游玩结束的游客,围坐在餐桌前,等待着不一样的美食体验。一些游客有点着急,一手拿着筷子,扭过头看着厨房,期待美味赶紧上桌,随着一声“上菜啦”的喊声,流水席正式开席。
第一道菜是中卫拼盘,冯永新介绍,这是中卫的特色菜之一,碟子中间是炒熟的豆芽菜,加入蒜蓉、醋、盐等,将豆芽菜和耳丝拌匀,然后将中卫本地的特色火腿切成薄片,与黄瓜片一起,拼在拌好的豆芽菜的周围,最后再用小刀将熟鸡蛋雕刻成花瓣状,放在拼盘顶端,一道爽口的美食就做好了。
中卫喜宴是“前八后四”,意思就是一桌席共十二道菜,十二道菜分为四冷八热,前面上八道菜,后面再上四道。四个冷菜中分两荤两素,八个热菜有五个压桌菜,五个压桌菜分别由鸡肉、牛肉、羊肉、鱼肉组成,其做法不同,吃法也不同,都用大小海碗、圆盘盛装。就拿这一桌菜来说,中卫拼盘之后,接下来的几道菜分别是:红烧牛肉、糖醋鱼(块)、羊羔肉(清炖)、香辣排骨、八宝饭、三色凉皮等,后四碗为过油肉、杂拌(菌菇)、杂烩和酸汤。
"抢"着吃才热闹
“中卫的流水席可能和别处不太一样,其他地区的宴席可能是先上齐所有凉菜,然后再上齐所有的热菜。何滩村流水席的最大特点是吃完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冯永新笑着说,所以吃中卫的流水席是很热闹的,得“抢”着吃,斯文一点的人,筷子稍微慢了,一盘菜几下就没了,这个特色也为喜宴增添了几分热闹,“吃饭从来都是大家一起‘抢’着吃才香嘛。”
冯永新是土生土长的何滩村人,他的记忆中,村里谁家有喜事了办宴席,是最热闹的。小的时候,每到谁家有喜事的时候,奶奶或者爷爷就带着他去人家家里吃席,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条件不太好,但每到办宴席的时候,主家还是会拿出最大的诚意,把最好的菜端上桌,因此他小时候最喜欢去别人家吃席,因为能吃到好吃的。
除此之外,让他一直觉得温暖的,还有邻里之间的一种感情。“村里谁家有喜事了,整个村庄的人都会前去恭贺,相当于一个村子里的大聚会,餐桌上,邻里之间会拉拉家常,开开玩笑,开席了之后,上一个菜,就抢着吃,除了品尝美味之外,农村流水席上还能看到一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抢着吃才热闹,主家也很高兴,觉得把大伙招待好了。”冯永新说。
美食里的美好寓意
中卫喜宴的菜品会根据主家的需求临时变动,但唯独有一道美食是不能变的,那就是“八宝饭”。
“‘八宝饭’是必上之菜,‘八宝饭’由糯米与大枣等八种食材蒸煮而成,周边围上炸熟的油香,顶上撒白糖,寓意‘十全十美、儿孙满堂’,所以是必须要上的菜。”冯永新说,一道菜,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包含着厨师的心意,包含着主人的心意,也包含着食客的心意。何滩村流水席最后一道菜——酸汤上完后,整个席才算结束。酸汤的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用鸡肉汤或牛肉汤调制而成,味道酸爽可口,吃完令人回味。
46岁的冯永新如今是中级烹饪师,从1992年就开始正式学习餐饮,他申报非遗项目中的传承菜谱,除了前文提到的,还有两个菜单,菜品都是凸显本地特色。“我家可以称得上厨师世家。”他笑着说,民国时期,他的太爷爷就是厨子,后来自己的三大爷、姥爷,都是农村烹饪加工名厨,代代相传至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流水席的菜单一变再变,也叫过很多名字,但它的特点一直没有变,就是酸辣爽口,用料突出宁夏特色。比如牛肉羊肉,都是宁夏本地的,糖醋鱼用的也是黄河鲤鱼。
“我们希望游客来到中卫了,既要玩好,也要吃好,回去了,还能记得宁夏的美味,记得中卫流水席的热闹。”冯永新说。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人提供
记者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