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葡萄酒酒标会讲故事
版次:9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5月29日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酒标收藏展。
罗山酒庄“怀念系列”葡萄酒酒标。
蒲尚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酒标交互性设计。
加贝兰酒标中运用传统书画元素。
本版图片均据国家文物局
日前,“风土·香颂”2023贺兰山葡萄酒艺术节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艺术馆开馆启动仪式拉开序幕,由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一号馆改造而成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艺术馆正式开馆。其中,去年举办的“2022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年代珍藏酒标艺术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酒标收藏展也成为该艺术馆的常设展览,成为对外宣传宁夏葡萄酒重要的渠道。
不单是标识,还是艺术
“我们在喝葡萄酒的时候,喝的不光是酒本身,还要了解它背后的文化。”读醉品牌创始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伊国涛说,以前葡萄酒品鉴会上,人们关注更多的是酒的价值。去年,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下属的大象公社举办葡萄酒相关活动,邀请他出点主意。他当时就想,既然照片可以挂在墙上被人欣赏,酒标为什么不可以?要知道在法国,很多酒标都会使用版画,也会邀请绘画大师创作,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就都曾出现在酒标上。这样一来,酒标就不单单是一个标识,而是艺术。于是便定下酒标艺术展这一活动。
筹备期间,伊国涛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现存最早的酒标可以追溯到1798年的法国,有200多年历史。而宁夏第一枚葡萄酒酒标,是1985年宁夏玉泉葡萄酒厂出品的“贺宏”牌干红葡萄酒酒标。2013年8月18日,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文化部曾在北京举办了葡萄酒标画艺术展,然而围绕的都是国外酒庄。围绕国内葡萄酒酒庄开展的酒标展,去年始办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年代珍藏酒标艺术展,还是首次。
充满想象力和活力的宁夏酒标
日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艺术馆开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酒标收藏展作为常设展览,展出了去年征集到的部分酒标。这些酒标按照“文明互鉴”“意蕴东方”“紫色梦想”,分成3个板块,多维立体地呈现了宁夏葡萄酒酒标故事、酒庄文化。
在一众酒标中,有的运用了宁夏本土文化元素,呈现贺兰山东麓风貌,有的运用了名家名作,还有体现了酒庄庄主自己的审美情趣。“宁夏葡萄酒酒标设计充满想象力和活力,天马行空,什么都能用来做酒标,其他国家不是这样的。”贺兰山美术馆馆长刘劲勋说,这首先和文化基础有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运用的元素极其丰富,比如有的庄主喜欢篆刻、书画、建筑等,就会在酒标中得以体现。比如贺兰晴雪酒庄的加贝兰,使用了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字体雄浑有力,酒标主体系宁夏一级美术家许家林为酒庄创作的一幅国画中的一部分,画的是明代宁夏八景之一——贺兰晴雪。此外也和人们的记忆有关,比如罗山酒庄的怀念系列,旧暖壶瓶、老式电视机、电风扇、缝纫机等元素,非常具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色彩……总之,兼容并蓄。
让酒的魅力立体展现
去年,300多枚装裱过的葡萄酒酒标被挂在墙上,3万多人参观后,被震撼了。谁也没想到,酒标也可以变成艺术品。“以前一系列推广活动,都围绕着葡萄酒本身,近年开始逐渐在葡萄酒文化上做文章。”伊国涛说,这个酒标展不再单纯围绕葡萄酒,而是实现了跨圈跨界,是为产业做增量的。“那些欣赏艺术的人群,就是葡萄酒的精准消费者。”
刘劲勋老家甘肃,他是来到银川后爱上了葡萄酒。“我们喜欢一款酒,有时候不是因为它味道好,而是品尝时的感受,和当时的情景、回忆、心情等,这和我们欣赏艺术品是一样的。”他说,好的艺术品是有故事的,好的葡萄酒也应该会讲故事,而酒标作为一款酒的“第一印象”更是如此。
近年来,宁夏葡萄酒酒标设计越来越得心应手。在呈现传统文化、产地风物和酒庄故事之余,很多酒标讲故事的手法越来越细腻。刘劲勋介绍,现在一些酒标体现出交互性设计,比如蒲尚酒庄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就在酒标上画了一串葡萄果梗,葡萄已经酿在瓶中,用手指蘸取酒液,点在酒标葡萄果梗上,就像一串葡萄水墨画。与艺术跨界合作也是现下很受欢迎的方式,比如美贺庄园每一次推出艺术家联名款都会成为一个“事件”。今年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艺术馆,十二款为艺术家量身定制的联名款葡萄酒同步推出,酒标艺术作品与葡萄酒相辅相成,让酒的魅力更立体地展现出来,为人们带来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