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后需警惕这种耳部疾病
版次:11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6月06日
一年四季,很多人都躲不开呼吸道疾病的侵袭,吃药打针折腾了好几天,好不容易症状减轻了,耳朵又开始觉得不舒服。如果在感染呼吸道疾病之后,耳朵出现疼痛、耳鸣、耳闷甚至是听力轻度下降等症状时,要当心急性中耳炎的发生,需要及时就诊,早期干预,以免延误病情。
感冒后耳朵像塞了棉花竟是得了中耳炎
半个月前,60岁的王阿姨出现了鼻塞、流涕的感冒症状,吃了几天药后感冒好转,却感觉耳朵里闷闷的,感觉像塞了棉花。“本以为是感冒后遗症,没过多久便会自行消退,后来发展到整天昏昏沉沉的,耳朵堵得慌,听力更是逐步下降。”着急之下,王阿姨这才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完善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后,王阿姨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正是由于感冒引发中耳炎所导致的听力下降。
“感冒怎么还会影响到耳朵?”王阿姨感到不解。
对此,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邓斌解释,“在人的耳朵和鼻腔之间有一条叫做咽鼓管的管道,这也是鼓室和外界相通的唯一管道,正常情况下鼓室的所有分泌物都由此排出,另外咽鼓管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保持鼓室压力和外界的平衡。上呼吸道感染后,病菌有可能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引起中耳发炎。”
常见的“中耳炎”主要有两种类型: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在感冒之后继发,在小朋友身上通常表现为急性的耳痛,成年人可能会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就是在急性的基础之上迁延不愈,出现持续的耳闷和听力下降。如果是中耳炎急性期发作特别厉害的时候,也有把耳膜胀穿的情况,引起耳道的流水,甚至合并感染流脓,所以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
生活中可诱发中耳炎的因素有很多,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大家在平时多加预防。
“感冒生病的人如果出现咽喉感染,产生炎症就可能导致中耳炎;游泳时耳道易受到细菌感染和消毒剂刺激,如果此时还有感冒症状,中耳炎的患病几率就会增加;长时间用耳机听大分贝的音乐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婴幼儿仰卧位吃奶时,奶汁可能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邓斌医生提醒,抽烟人群也要注意,自己吸烟或长期吸入二手烟的人群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进入血液让人体的血管痉挛,给耳朵供血的血管硬化了,会造成中耳供血不足,同样容易引发中耳炎。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感冒、鼻炎的患者,生病时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常常需要擤鼻涕,不少人会把两个鼻孔同时捏住用力向外擤,鼻涕擤干净了,但耳朵突然出现阻塞感、闷胀感、耳鸣、甚至疼痛,有时几分钟后就能恢复,但是情况严重时却会引起中耳炎。由于儿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的短,而且小孩擤鼻涕在用力上没有把握,因此,儿童感冒后擤鼻涕不当更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不能拖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擤鼻涕后出现以下状况,就可能患上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分泌中耳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耳闷、耳内有闭堵感、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多有感冒史,以后听力逐渐下降,并且头位变动如前倾或偏向患侧时,听力可以暂时改善;出现间歇性耳鸣,如“噼啪”声,当头部运动或打哈欠、擤鼻时,耳朵里可能出现气过水声;有的急性中耳炎患者检查会发现鼓膜穿孔,年幼的患儿因为不会表达,常表现为无缘无故地烦躁、哭闹、用手摸耳朵。
一旦发生急性中耳炎,应尽早到医院耳鼻喉专科及时就诊、彻底治疗,不要拖成慢性中耳炎。儿童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彻底治愈,可能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一定损伤,甚至引发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分泌性中耳炎从成人和儿童综合来说,急性期要口服抗生素,一般是头孢类的为主,还要使用滴鼻剂和喷鼻剂。
“遇到中耳炎急性期耳朵流脓的情况,可先口服抗生素、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耳道、合适的抗生素滴耳液滴耳,待炎症控制住后,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较大的穿孔可通过手术来修补。”邓斌医生介绍。
还要注意的是,如患中耳炎,切不可自行用棉签清理耳道内的脓液,不正确的动作和力度都容易造成鼓膜的二次损伤。
预防小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戒除掏耳朵的习惯,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黏膜及鼓膜,引起炎症波及中耳。
擤鼻时不可两个鼻孔用力同时擤,正确方式是:身体微向前倾斜,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
洗头、洗澡时要防止水流入耳内。母亲给婴幼儿哺乳时要取坐位,尽量不要躺着喂,以免溢奶和吐奶引起中耳炎。
预防感冒,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疾病。
小贴士
耳道流脓就是中耳炎?
有些人会以为耳道出水、流脓就是得了中耳炎。其实,除了中耳炎以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等症状。比如外耳道炎、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等,也可有流脓表现。所以,当出现耳闷、耳堵、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状况时,要及时去往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检查和诊治。
记者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