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茶,一缕烟火映浮生
版次:16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6月12日
茶是中国人开门七件事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央视纪录频道关于茶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影像,讲述了茶的历史和发展,诠释了茶所蕴含的厚重文化。日本美术评论家冈仓天心的代表作《茶之书》,更是将这一世俗形下的饮馔之事,提升到空灵美妙的哲学高度,甚至视为安身立命的终极信仰。可以说,茶,不止是一片树叶,更是一种生活,一种人与天地自然相互交融的诗情画意!
作为一个世俗之人,我的茶事,还停留在《茶之书》所谓的“世俗形下的饮馔之事”。每天喝茶是雷打不动的,茶不论好坏,不分季节,有什么茶喝什么茶,且都是用玻璃杯或瓷杯冲泡,继而牛饮之。偶尔去朋友的茶社附庸风雅一番,看着极为复杂的茶艺,先闻香,再行小杯品呷,终觉不如牛饮畅快。我的茶事,讲来,终究还是风雅不起的,终觉,愈是风雅,愈是疏离,便失了真味。倘若说起自认为“风雅的”茶事和经历,我始终忘怀不了故乡西海固的“罐罐茶”,那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湮没于时代变迁中的“烟火浮生”!
喝罐罐茶,是西海固农人们冬日里最为闲散的消闲方式,成就了农人们的“罐罐茶沙龙”!火炉、黑铁罐(烟熏火燎的缘故)、粗砖茶、白砂糖、馍馍,就是组成这“农家罐罐茶沙龙”的五件家什子。罐罐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只有在秋收结束、来年春耕之前的这段日子,才是它闪亮登场的时候。进入秋末冬初,才会架起炉子生起火,而只有这时,才能在火炉上用铁罐子熬茶。相对来说,喝罐罐茶的日子也是农人们一年中最为清闲的日子,秋收结束,这一年也有个交代了,不用下地干活,最舒服的事情就是在屋子里熬罐罐茶喝!
农人的罐罐茶是从早上开始的。黎明即起,火炉也烧得红亮,将砖茶砸开敲碎,放进罐罐里。罐罐一般是用吃完八宝粥的罐子或者是暖水瓶的铝盖子做的,在罐罐的脖子上用铁丝捆扎一圈,再伸出一个长长的把儿,把儿的尾巴上绕一个小圆环,便于挂在炉筒上或者墙上,待用时取下即可。放入碎茶后,有些人要加点白糖,因为砖茶价廉,质地粗糙,味苦而涩,加入白糖,会更易入口,倘若再加一两枚红枣,那绝对是锦上添花,非常奢侈的事情。山里是没有自来水的,熬茶的水全是从山沟沟里冒出来的泉水,甘甜凛冽。加好了水,将罐罐放在炉子中间的火口上,便等待着第一杯茶出罐了。
罐罐茶,除了一家子围在一起喝,通常的情况更会是,亲戚邻里的来串门喝茶,或是出门遛弯时遇到村里相熟的,喊一声:走,到额(我)家喝罐罐茶走!这一声喊,道出了两个人的亲密,也是农人们自己的社交方式。于是,在熬茶的同时,火炉边总会坐一圈人,大老爷们会一人一支自制的旱烟,吧嗒吧嗒地抽着,嗡嗡嘤嘤地聊着:
今年的收成如何啊,村头老李家的二儿子出息了,考上哪个名牌大学了,牛娃家的黄牛又下了一个小牛娃……总之都是村里乡里这片天地的事儿。
罐罐茶咕嘟咕嘟地呜咽着,似乎也在参与着人们的谈话,放在火炉边缘的白馍馍,也慢慢烤得黄灿灿的,屋子里烟熏火燎的,环绕着憨厚的乡音和淳朴的笑声。罐罐里的茶水烧得滚烫,扑到了罐罐外面,洒在炉子上,茶水滋滋作响,第一罐茶好了!第一罐茶,要先倒给屋子里的长者,或者是客人,然后才能给众人分饮。掰开烤好的馍馍,馍香四溢,咬一口馍,呷一口茶,人间美味,莫过于此!
倘若在喝罐罐茶的早晨,老天爷再洋洋洒洒地降一场冬雪,就更好不过了。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缓缓地落着;窗内,罐罐茶在火炉子上咕嘟咕嘟地熬着。彼时,烟火映照着一屋子人的欢声笑语,茶香和馍香看顾着人们的味蕾。这情境,犹如一幅动人的画卷,书写着天地间最为朴实的人们的烟火浮生。这情境,更是罐罐茶赐予农人们的最为珍贵的礼物。
罐罐茶,看似粗陋,着实风雅。在那最为简陋的茶炊饮馔中,蕴含着最为真实和朴素的情感;在那些过往艰辛的岁月中,它赐予农人茶的真味,也赐予他们生活的真味,生命的真味。它用一缕烟火茶香,陪伴着人们走向春天。
□王龙(宁夏隆德)